“豫南黑豬”誕生在河南信陽固始縣。這里悠久的農業文明史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眾多地方良種,“淮南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淮南豬”是一個歷史悠久、群體數量較大的地方優良豬種,具有繁殖力強、耐粗飼、適應性強、肉質優良、遺傳性能穩定等優良特性,其主要產區在信陽境內的固始、商城、光山、羅山和新縣等地。
為了保護和利用“淮南豬”這一珍貴的地方品種資源,1978年,國家投資在其中心產區——固始縣建立了淮南豬原種場,專門開展“淮南豬”的保種和提純復壯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但是,純種“淮南豬”存在著腹大體短、生長慢、胴體瘦肉率低等缺陷,難以適應現代養豬業的需要。
為了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使“淮南豬”在我國優質豬肉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河南省畜牧局從1986年開始組織成立“新品種培育協作組”,由河南省畜禽改良站、河南農業大學、信陽市畜牧局、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固始縣畜牧局、固始縣淮南豬原種場等單位聯合、協作,在“淮南豬”純種選育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育種理論和技術,培育適應現代養豬業需要的新品種——“豫南黑豬”。
據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豫南黑豬”瘦肉率為56.08%,超過了國家規定的瘦肉型豬標準;肉色和大理石紋等外觀指標達到優質豬肉標準,肌內脂肪為4.11%,是國外良種豬肉的2倍多。經品嘗對比,口感與純種淮南豬肉沒有明顯差異。新品種表現出了較強的抗病性。2002年至2003年,信陽市及其周邊地區,一度出現附紅細胞體、藍耳病、偽狂犬病的流行,許多養豬場戶損失慘重,而境內繁育場及專業戶飼養的豫南黑豬卻安然無恙。2000年以來,淮南豬原種繁育場已累計向中試區、二級繁育場、專業戶、人工授精站點提供種豬7000多頭,經過二級繁育后向社會提供種豬4萬多頭。2004年以來,以新品種作母本開展商品瘦肉型豬生產,累計出欄量達70多萬頭,社會經濟效益超過2.7億元。
近年來,隨著多項補貼政策的實行,良種越來越成為我國養豬業取得快速發展的關鍵。而“豫南黑豬”新品種的問世,將會有效幫助我國養豬業擺脫長期以來依賴進口外國優良豬品種的局面,并提高河南乃至全國優質豬產業化生產水平。我國著名養豬專家、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豬專業委員會主任、南京農大教授王林云說: “推廣‘豫南黑豬’可能是今后養豬業的方向。我們國家人口多,糧食資源比較緊張,飼料比較緊張。‘豫南黑豬’和外國豬相比,飼料開支上節省10%到 15%,所以是非常有推廣價值的。”(原標題:豫南黑豬在固始培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