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門峽市有兩個品種的大杏馳名中原:一是仰韶杏,二是貴妃杏。
仰韶杏產于三門峽東部澠池縣仰韶文化發源地,因果形似雞蛋,人稱雞蛋杏。果實成熟后,核肉分離,搖晃有響聲,又稱“響鈴杏”。它的最大特點是個大、味鮮、營養豐富,果皮和果肉呈橙黃色,陽面有紅暈,最大的杏重126克。其果肉細果汁多,無纖維,酸甜可口,芳香濃郁,因此,在歷史上曾作為貢品。1985年6 月,仰韶杏在河南省大杏鑒評會上獲得冠軍。一直以來,仰韶人為家鄉有如此名氣的大杏而感到驕傲。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品牌意識逐漸增加,澠池人利用仰韶大杏的名牌,擴大了果樹的栽種面積,因此仰韶杏不僅局限于縣城附近的仰韶鎮周圍,而且在南大嶺的果園鄉進行大面積栽種。每年春天,果園鄉的村村寨寨到處杏花怒放,成為花的海洋。而到了5月底小麥成熟時節,大杏脫綠變黃,像串串金蛋蛋懸掛在樹上,煞是好看。因此,春天賞花,夏天嘗杏,成為許多三門峽人到澠池鄉村游玩的重要因素。
據澠池縣農業部門統計,目前該縣發展仰韶杏種植面積超過4萬畝,年產量100余萬公斤,成為當地的重要支柱產業。
貴妃杏產于靈寶市黃河沿岸的沙土地帶。相傳,唐代貴妃楊玉環幼時生活在靈寶,她長得并不十分好看,臉色白而不嫩,皮膚細而不潤。她家院中有一顆杏樹結的杏兒又大又黃,格外香甜,玉環年年食之,長大后竟變得冰肌粉面,如花似玉。于是人們在楊玉環入宮被冊封為貴妃之后,便把這種杏稱為貴妃杏。 由于生長在黃河岸邊的沙土地里,加上黃河上獨特的氣候、水質,貴妃杏的外觀也與眾不同。它的果實大如鴨蛋,平均單果重100克—150克,最大的有200 克。而且,貴妃杏果形較圓,果皮和果肉呈橙黃色,朝陽面有紅暈。貴妃杏的肉質細嫩,無纖維,果汁多,甜酸適口,芳香濃郁。更大的特點是果核味道香甜,可食用,也可入藥。
由于受條件所限,貴妃杏的栽種面積不大,年產量并不多,因此其產品更顯得珍稀。
仰韶杏和貴妃杏都是三門峽地區的珍貴特產,是款待親朋好友的上品。但是,它們成熟的時候,正是氣溫驟升時節,不像蘋果那樣方便儲存。近年來,當地政府引進技術,分別將兩種大杏加工成果脯或糖水罐頭投放市場,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其產品遠銷各地。
麥熟杏黃,仰韶杏和貴妃杏都以結果早、盛果期長而著名,加之它們的抗逆性強、易管理,具有抗干旱、耐瘠薄和病蟲害少的特點,深受果商們青睞。目前,已有山東、河北、山西、甘肅、陜西、江西、云南、安徽、黑龍江等省引種試栽并取得成功。上世紀,國家曾將仰韶杏苗作為珍奇樹種,贈給羅馬尼亞的友好使者。
仰韶杏和貴妃杏的產地在三門峽市的一東一西,像一個挑夫挑著的兩個金籮筐,不但裝點著崤函大地的美景,其美味還香飄四方。每年5月下旬,在中國(三門峽)國際黃河旅游節期間,許多遠道客人都慕名到農家果園品嘗大杏。你就看吧,那幾天澠池和靈寶的杏園里人頭攢動,熱鬧著呢!(金光)(原標題:仰韶杏與貴妃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