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以前.在泌陽縣隨處可見粉鼻,粉眼、白肚.全身緞子黑的“三白一黑”的泌陽驢。無論是耕地、拉車還是馱運.拉磨.處處可見其身影。有人說.隨便問一個當地的老人或孩子.他們都能給你講上半個小時的“泌用驢”故事。這話雖有點兒夸張.但也確實反映了泌陽驢在當地人民生產生活中的影響力。
事實勝于雄辯。泌陽驢就是與眾驢不同
★歷史悠久?胺Q“驢祖”
泌陽驢產于河南西南部的泌陽、唐河,社旗.方城、南陽.鄧州、葉縣、舞陽、襄城、遂平、西平等地.因其中心產地位于泌陽縣.故名。據清代康熙年間《泌陽縣志》記載.估計其品種至少有300年以上歷史。
★姿態健美。馳名中處
泌陽驢姿態健美.頭直頸長.額部較突起.眼大飽滿.鼻大干凈.口大方正.頸肩結合良好。背寬長平直且肌肉豐滿.腹部緊湊充實.四肢端正.筋明腱顯.系短有力.蹄質堅實,尾毛上緊下松.形似炊帚.全身發育勻稱.絕對的“型驢”!
此外.因其全身皮毛烏黑,僅眼圈、嘴部和腹下為粉白色.故又美其名日“三白驢”:因同時具有體格較大(成年公驢體高139.5厘米,體長134.9厘米.胸圍149.3厘米.管圍18.2厘米.體重278.6千克;成年母驢體高l32.75厘米.體長134.52厘米.胸圍140.05厘米.管圍 16.38厘米,體重231千克)、性情活潑、役用耐久(公驢一般挽力200千克以上.最大挽力占體重的104.4%:母驢為180千克.最大挽力占體重的77.83%)、耐粗飼.食量小、抗病力和適應性強.遺傳性穩定等優點而對改良小型毛驢.配軍騾起較大作用而馳名中外.曾經遠銷至朝鮮、越南等國家:
解放后.國家對泌陽驢的選種選育工作高度重視.先后進行了6次較大規摸的品種資源調查。1957年泌陽縣建立了良種繁育場.每年召開一次“泌陽驢”評比會。1975年建立了泌陽種驢場.劃定了選育區.制定了選種選育規劃。當時.泌陽縣各公社、各大隊都建有配種站.幾乎每個村子都養驢;作為生產工具,驢在當時還屬于“重點保護對象”.嚴禁宰殺.即便是病殘驢不得不宰殺時也要層層報批……。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泌陽驢當時最多年飼養量達 4.5萬頭.曾先后為北京、廣東等20多個省、市及國外提供種驢7000多頭.并于1956年和1972年分別出口越南和朝鮮。在當時一頭種公驢就能換一輛大“解放”的情況下.該縣使“泌陽驢”這塊金字招牌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熠熠閃光.一時盛極。(原標題:肉驢良種—泌陽驢的輝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