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年間,有位儒醫名曰高正。他自幼飽讀詩書,兼修中醫,奮發苦讀《黃帝內經》等中醫典籍。他精心研習岐黃之術,尤其對脛腰病見地頗深。他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把中醫藥與民間風情緊密結合,將中醫藥材與梁山泊諸英雄相對應,創研出了醫治脛腰痼疾的“濟世散”。
“濟世散”用藥108味,取意《水滸》108位英雄好漢齊聚梁山泊之壯舉。他將宋江等好漢的性格和能力與中藥材的性能、作用相對應,編成了戲劇唱詞:梁山英雄宋江領,“射香”入心肝脾經。跌打損傷鎮心神,通竅透骨經絡通。吳用萬卷經書最精通,劫法場救了宋江與戴宗,“山甲”性寒肝胃經,活血散結風濕痛。以此,使習醫者易背好記,使患者明白用藥之理。
高正對中醫治病認知獨到,高屋建瓴,他把“用藥如用兵”的醫學理念融匯到了醫治疾病中。他說:“當視百藥如百兵,依理依據用藥。急癥用藥,直搗其巢,先挫其銳氣,如將帥之揮戈退敵。內傷雜癥之用藥,分兵合剿,千里決勝,如宰相之運籌帷幄。靈活辨證用藥,一發之中,八法備焉,藥方辨證得當,安有沉疴不起之說?”
他還把戰爭和治病相對比。他認為戰爭場面千變萬化,需隨機應變。病人的病情也在不斷變化,用藥亦應如此:“病有千變醫亦千變,勿執一方應萬變之病。醫圣用藥多寡兩不相侔,若以藥味多寡而分優劣,是舍本而崇末也。數癥加雜之疾,故以多味藥分兵合剿。無糧之師,利在速戰。故淮陰背水之陣,諸將疑其不合兵法,而不知其正在兵中也。”
醫師高正以兵家之道用于醫治疾病之中,如庖丁解牛游刃其間。他辨證施治,理法方藥,惠濟蒼生,得到了百姓的贊頌和愛戴。清道光年間,皇妃身患腰疾征良方于天下。高家“濟世散”因組方藥理嚴謹,療效獨具,被宮廷御醫采用,即被納入宮廷御用之藥,成了帝王皇妃、文武大臣的治病之方。
“濟世散”一人一方,方方奇效。不僅治療脛腰之疾,他通過藥方的靈活調配,還可治脾胃虛弱、經血不調、氣血虧損、干血勞瘵等癥。“濟世散”充實血海,服后能使你氣血充盈,容顏光彩,烏須黑發,功效神奇。宮廷醫官贊“濟世散”曰:類歸衰弱最難全,好把仙膏仔細看。少可延年真元固,老能黑發返童顏。世散出入功能久,接補殘軀越少年。雖然不同天地位,卻向人間作地仙。(高氏濟世散圣火循經體療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標題:用藥如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