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郭氏正骨術 豫粵競相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8/23 14:37:57 點擊數: 【字體:


    核心提示

  近日,起源于洛陽市孟津縣平樂村的“郭氏正骨術”備受各界關注:在河南省積極準備將其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廣東省也相中了這一“文化資源”,近日,廣東省將“平樂郭氏正骨術”列入《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將其作為“廣東省重點推薦項目”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誕生于河南200多年,并在全國發展壯大的“郭氏正骨術”,如何會被列入廣東省的申遺名錄?兩省相爭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利益沖突?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郭氏正骨 根在河洛

  “郭氏正骨術”誕生于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創始人是當時洛陽縣平樂村郭氏家族的郭祥泰。歷經清代與民國亂世,“郭氏正骨術”傳承6代,以療效獨特、醫德清廉譽滿中原。新中國成立后,“郭氏正骨術”獲得了新生,得到了黨和各級人民政府的關懷和重視。

  1952年,“郭氏正骨術”第五代傳人高云峰女士和兒子郭維淮,將祖傳秘方“展筋丹”、“接骨丹”公之于世。1956年,高云峰應邀到北京參加政協會議,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毛主席勉勵她“多帶徒弟,好好為人民服務”。當年9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洛陽地委決定,在孟津縣平樂村成立洛陽專區正骨醫院,高云峰任院長,她打破族規,開始培養異姓徒弟,將祖傳正骨醫術傳給“外人”。

  1958年,國家衛生部、河南省衛生廳決定在洛陽專區正骨醫院的基礎上成立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在全國正式招生,專門培養高層次中醫正骨人才,傳承郭氏正骨醫術。學院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停辦,開辦4年間共招收7個班,培養專科人才137名、本科人才98名,被譽為“新中國正骨學界的黃埔軍校”。

  1959年,河南省洛陽正骨研究所成立,并從平樂村搬遷到洛陽市郊的白馬寺鎮,1994年搬遷到洛陽市區。因有以上傳承和演變過程,“郭氏正骨術”又稱“平樂郭氏正骨”、“白馬寺正骨”、“洛陽正骨”、“洛陽郭氏正骨”等。

  至上個世紀90年代,全國主要中醫院校骨傷病學科和中醫院骨傷科的業務骨干70%都是平樂郭氏正骨出身。經過200多年發展,“郭氏正骨術”以內涵豐富、理論系統、技術領先而馳名中外,“郭氏正骨術”由私人專有成為國家財富,從民間知識上升為獨特的學科體系,已經成為近百年來民間影響力最大的一個正骨流派。

  80年代始入粵 享譽珠三角  

  建國后,在“郭氏正骨術”的傳承發展中,繼高云峰之后又出現了兩位名醫:一位是已故的“人民健康好衛士”郭春園,另一位是中醫藥界首位“白求恩獎章”獲得者、“國醫楷模”、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原院長郭維淮,他們都因德高望重、德技雙馨而備受患者的愛戴。

  據了解,“郭氏正骨術”正是由郭春園老人傳入廣東的,時間是上世紀80年代。

  1953年,國家號召公私合營,“郭氏正骨術”第五代傳人郭春園響應黨的號召,讓祖傳正骨術走出洛陽造福全國人民,他帶著技術和家產,加入鄭州市管城區聯合醫院。1965年,聯合醫院更名為鄭州市骨科醫院。

  1985年3月,61歲的郭春園受衛生部委托來到深圳,創辦了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在深圳20多年的時間內,醫治了數百萬名骨傷患者,“郭氏正骨術”在珠三角及港澳地區也聲譽鵲起,成為遠近聞名的骨傷病診療中心。

  2002年,79歲高齡的郭春園再出驚人之舉:不要任何專利權,不要1分錢提成,將13種祖傳秘方、驗方的專利權全部捐獻給國家。郭春園說:“時代變了,謀生也不像以前那么難了,應該讓這些寶貝發揚光大。否則,秘方藏在抽屜里,那只能成為文物;捐出來,讓更多的醫生掌握,挽救更多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財富。”

  兩省競相申遺 花落誰家待決  

  隨著洛陽郭氏正骨醫術的聲名遠播,這一文化品牌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據河南洛陽正骨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2006年,河南省及洛陽市專門制定了洛陽“郭氏正骨術”的《十年保護計劃》,該計劃由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負責組織實施,河南省中醫管理局、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和文化局負責督促。

  省文化廳社會文化處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的陳高峰告訴記者,此前我省曾將“郭氏正骨術”按中醫藥類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由于種種原因,報告在國家文化部暫時擱淺。今年2月,“洛陽正骨”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從5月開始,我省再次著手將其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初步材料已備齊,省文化廳正在組織專家制訂方案,進一步充實材料,爭取在6月30日以前報到國家文化部。

  然而,“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今年6月5日,深圳媒體報道稱,深圳5個項目正在“沖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樂郭氏正骨術”名列其中,而且在廣東省文化廳公布的《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中,“平樂郭氏正骨術”還被排在“傳統醫藥”類別中的第一位。

  河南洛陽正骨醫院有關負責人聞聽此訊,感到非常吃驚。陳高峰也對記者表示,河南、廣東兩地都在申報“郭氏正骨術”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究竟結果怎樣還不好說,“‘太極拳’一項,河南申報陳家溝陳式太極,河北則申報了楊式太極,最后兩者雙雙入選,而前段時間的‘端午節’之爭,最后是韓國捧走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號”。

  陳高峰同時表示,一般來說,對于不同地域相同項目的申報,國家文化部會慎重考慮其歷史淵源、繼承發展等要素。

  “遺產”無價 兩方全力以赴

  廣東人看好“郭氏正骨術”品牌并將其申報為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虎視眈眈地要爭取將其入選“國家級”,這一點,令河南始料未及。但有關人士認為,這一品牌蘊涵巨大的經濟利益,被廣東人看好也不足為怪,當地媒體的一篇報道稱:“(郭春園先生創辦的)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在珠三角一帶及香港頗負盛名,2006年收治病人70萬人次,成為骨傷科診療的著名品牌。如果對深圳平樂郭氏正骨這一品牌加以保護和推廣,在深圳還可創建正骨分院,并派遣郭氏傳人和弟子在境內外培訓骨傷科醫生。

  “目前,按照郭春園配方生產出來的藥品,年銷售額達到800多萬元。除滿足深圳地區使用外,若申報新藥進入國內、國際醫藥市場,經濟價值無可限量。”

  對此,省文化廳有關人員對記者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無形的文化品牌,其價值無法估量,為爭取自己的項目入選,競爭各方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全力以赴。“如果廣東申報的‘平樂郭氏正骨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方面將在第一時間內作出反應。”【原標題:郭氏正骨術 豫粵競相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報 2007-06-0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