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簡要介紹了平樂郭氏正骨的起源及傳承關系,本期講述郭氏正骨幾代傳人的突出貢獻。
一、平樂郭氏正骨傳奇(下)
高云峰(1906年-1976年),孟津縣朝陽鄉高溝村人,嫁到郭家后長期跟隨丈夫郭燦若學習正骨醫術,從事醫療實踐,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正骨名醫。
1948年以后,高云峰沖破重重阻力,獻出平樂郭氏正骨家傳秘方,并將祖傳的“展筋丹”、“接骨丹”等30多個家傳秘方抄在大紅紙上,張貼在洛陽老城十字街口。1952年,郭家的診所從平樂村搬到白馬寺附近,高云峰開始教侄子郭宗正、郭維新正骨術,后來兩人和郭維淮被稱為“洛陽平樂正骨三杰”。
高云峰獻出家傳秘方,受到政府和民眾的贊揚。1954年以后,高云峰先后當選孟津縣和河南省人大代表、全國三屆人大代表、全國三屆婦聯執委。1956年,她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全國政協二次會議,受到國家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平樂郭氏正骨的第六代傳人堪稱群星閃爍。郭維淮、郭維純(字宗正)、郭維新三兄弟齊名享譽醫界,當年被稱為“洛陽平樂正骨三杰”。
平樂郭氏正骨第六代傳人們和第五代傳人高云峰,皆在“文革”中遭到批斗,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高云峰甚至被打傷胳膊,至冤死前仍拖著傷殘胳膊行醫。
平樂郭氏正骨傳承210余年,其技法越發精湛,具有療效顯著、康復期短、用具簡便、費用較低等特點。1956年,毛澤東接見了第五代傳人高云峰,并勉勵她“多帶徒弟,好好為人民服務”。
平樂郭氏正骨完全配得上“大國醫”的稱號。高云峰從北京回來后廣為帶徒傳授正骨醫術。1956年9月,以平樂郭氏正骨為基礎,由高云峰任院長,以高云峰家為院址建立了洛陽專區正骨醫院。1958年,衛生部在洛陽建立了我國第一所中醫骨科大學——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高云峰任院長。她和兒子一邊教學,一邊整理郭氏家族的正骨經驗,編寫教材。平樂正骨學院這所骨科領域的“黃埔軍校”,為國家培養了眾多治療骨傷的人才。
如今的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生產于一體的省級醫療機構。1959年建立的正骨研究所,現在是全國中醫骨傷專科醫療中心、全國重點中醫專科(專病)建設單位、全國骨傷科醫師培訓基地、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臨床藥品研究基地。
出生于1949年的郭艷錦,是平樂郭氏正骨第七代傳人、郭維淮之女、高云峰的孫女,現在是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主任醫師,也是該院“平樂正骨學術研究室”名譽主任。2000年,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和中醫藥管理局向郭艷錦和郭艷幸姐妹倆頒發了“郭維淮學術經驗繼承人”證書。2008年,郭艷錦還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樂郭氏正骨法”的代表性傳承人榮譽證書。
高云峰在將其醫術傳給兒子郭維淮的同時,也將正骨醫術傳給了兩個侄子——郭維純和郭維新,正因為如此,平樂郭氏正骨第五代和第六代傳人才有了“一門三國手,兩代皆名流”的美譽。“一門三國手”指的是郭燦若、高云峰、郭維淮,他們都是正骨的國手;“兩代皆名流”指的是高云峰和郭燦若以及“洛陽平樂正骨三杰”郭維淮、郭維純、郭維新,都是近代、當代全國的正骨名流。【原標題:洛陽百年名醫國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