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開時節,踏著飛雪,記者隨洛陽市老城區有關同志來到邙山之端翠云峰的上清宮,探訪道教“全真七子”之一譚處端創立的南無拳。
上清宮內,幾十名身著素白練功服的人們在一位黑衣男子的帶領下正在練習南無拳。他們的一招一式,引來不少游客的圍觀。而那位教拳的男子,就是南無拳第30代傳人劉成莊。
與其他拳法相比,南無拳有什么特點呢?劉成莊說,南無拳分剛、柔兩部分。剛的拳法練成是:銅頭、鐵臂、鐵手、鐵腳、鐵襠。柔的拳法練成是:春風擺柳、步履輕盈、血脈貫通、疾去痛消。“其法則就是順其自然、清心寡欲、德養結合、養練合一”。
劉成莊曾經在全國武術散打擂臺賽中獲得65公斤級冠軍,現在他的身份是海口市特警支隊一名警官。
洛陽道家文化研究學者趙榮珦告訴記者,自譚處端創立南無拳以來,至今已有835年的歷史。南無拳為道教內部強身健體所用,原先一直在洛陽道教南無派內部流傳,可惜的是早期譜系已經失傳,現在可查考的傳承只有最近的五代:傳人第26代趙宏仁,第27代張演武,第28代郭德祿,第29代師惟新,第30代劉成莊。
為了發揚南無拳,從2005年起劉成莊打破了道教“南無拳”單傳的慣例,開始義務傳授“南無拳”。至今“南無拳”的弟子已達數千人之多,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僅在洛陽“南無拳”的輔導站就有20多個,習練者幾百人。而洛陽上清宮作為“南無拳”的誕生地,每天都能迎來一批又一批的“南無拳”弟子到此練拳。
今年2月23日,南無拳被公布為洛陽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洛陽市正在準備文本,申報省級“非遺”項目。洛陽市還計劃在初中、高中學校利用體育課時間傳授“南無拳”,使這一民族瑰寶發揚光大。【原標題:南無拳:剛柔相濟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