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有關全真七子的故事被人們津津樂道,而鮮有人知的是,至今在洛陽,由全真七子之一的譚處端所創的一種拳法——“南無拳”至今仍流傳。日前,記者跟隨“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新發現報道團一行,見識了這套道家拳的真功夫。
上清宮里百人習拳
4月14日,暮春時節的洛陽城罕見地飄起飛雪,邙山之端翠云峰的上清宮內,近百名身著素白練功服的中老年人在一位黑衣漢子的帶領下練拳,引來不少香客的圍觀。
洛陽市老城區文廣新局局長魏延武介紹說,他們練的拳就是“南無拳”,領頭的漢子叫劉成莊,是道家拳“南無拳”目前唯一的傳承人。
現場,劉成莊從人群中點出了一位人高馬大的攝影記者,請他協助示范。在劉成莊的再三要求下,這位身高近1.9米的記者對準劉成莊連踢數下,拳師不但紋絲不動,臉上還一直掛著笑容,直說記者一定是腳下留情,踢得太輕。這讓圍觀的眾弟子和記者們贊嘆不已,原來傳說中的“金鐘罩、鐵布衫”絕技,真的存在!
“南無”本為梵文音譯,是佛教用語,道家拳怎么戴了一頂佛教的帽子?
洛陽道家文化研究學者趙榮珦告訴記者,因為全真教的首領王重陽提倡“三教合一”,“南無”也為道教所借用,所以這套道家拳法取名“南無拳”,拳法是在承襲全真教
家拳法的基礎上創造出來,距今已有835年歷史。
南無拳講究遵循順其自然、清心寡欲、德養結合、養練合一,注重強身健體、修身養性。這套拳法,原先一直在洛陽道教南無派內部代代單傳。2005年起,“南無拳”唯一的傳承人劉成莊打破了原來道教“南無拳”單傳的慣例,開始義務傳授“南無拳”,迄今為止,“南無拳”的弟子已有數千人之多,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據介紹,如今,在洛陽“南無拳”的輔導站就有20多個,習練者好幾百人。據劉成莊介紹,“南無拳”的弟子中,有不少人身患疾病,通過練拳都得到了緩解。而洛陽上清宮作為“南無拳”的誕生地,每天都能迎來一批又一批的“南無拳”弟子到此練拳。
“南無拳”被挖掘出來后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今年的2月23日已經被公布為洛陽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正在準備文本,申報省級“非遺”項目。洛陽市還計劃在初高中利用體育課時間傳授“南無拳”,使這項民族瑰寶發揚光大。(本報記者 李 穎 文 李 焱 圖)【原標題:南無拳:將進洛陽中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