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2008年11月,第二屆全國傳統武術拳種大賽在北京舉行。這是全國武林盛會,全國武林宗師高手、各門派掌門人、各拳種傳承人濟濟一堂。報名參賽選手有600余人,他們個個摩拳擦掌,枕戈待旦,以期揚己神威。比賽項目繁多,大紅拳、小紅拳、太極拳、少林拳、形意拳、螳臂拳、猴拳、鷹拳等,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劉成莊帶著他的南無拳也來參加比賽。以前,劉成莊身為軍人、警察,很少與地方武術界聯系,因此他僅參加過一次全國武術比賽,即1992年在山東棗莊舉辦的華源杯全國武術散打擂臺賽。在那次比賽中,他過關斬將,一舉奪得65公斤級冠軍。
名將紛紛落馬,名不見經傳的他卻脫穎而出,這結果大大出乎武術界專家名流的預料,人們稱他為“華源杯上最大、最出彩的一匹黑馬”。如今,劉成莊身上黑馬成色已退,經過磨礪,他對自己更有信心,躊躇滿志。
在北京體育學院體育館,那屆比賽按部就班進行。只見各拳種都打得風生水起,令人眼花繚亂,但不搞對抗,內行人能看出門道,一般人卻難辨優劣。劉成莊在規定時間上場,精心來了套新編19招南無拳套路,他自我感覺良好,卻不料只得了個三等獎。
劉成莊大失所望,他買好回海口的機票,準備回去。可就在他出門之時,大賽組委會通知,讓他等一等。原來,組委會的閔貴峰大師對劉成莊的這套拳很感興趣,建議這套拳參加最高級別的比賽——特等獎的爭奪。閔貴峰老先生對中國傳統武術拳種頗有造詣,是全國武術權威、北京武術泰斗。泰斗發話,眾委員、眾裁判唯命是從。
這天,大賽特等獎的角逐如期進行。特等獎的參賽者都是一等獎的獲得者,他們輪番上陣,盡顯絕技,一時精華畢現,如行云流水,密不透風。
由三等獎破格參賽的劉成莊上場了。這時,閔貴峰大師突然站起來,接過話筒,親自講解。“大家注意了!這套拳叫南無拳。”他說。“我今年70多歲了,小時候就聽說過這拳,但一直沒見過。我沒見過,你們大家就更沒見過!這套拳沒有文字記載,只在有的武俠小說中提及,我昨晚揣摩半天,好像有點頭緒。聽前輩說,這拳是道教全真道派所創,距今已有800多年,這是真正的中華文化、傳統文化!”劉成莊開始出拳,他招招樸實無華,卻暗藏殺機。閔大師忍不住又說:“看似簡單平淡,其實這里面修養很高。這就是返璞歸真,回歸自然。”
劉成莊收勢,閔大師又道:“其實練南無拳的人很經打,這是精髓。不信,你們上去打他、踢他,踢他哪個部位都沒問題。上呀!”早有五六個漢子上場,照著劉成莊猛打猛踢,踢腹、踢襠,劉成莊一動不動,掌聲四起。
比賽結束,在20個拳種爭斗中,劉成莊以南無拳榮獲特等獎。這不是一般的特等獎,這是中國武林對南無拳歸來的認可,是中國武術拳種殿堂留給南無拳的尊貴席位。(徐曉帆 著 繪圖 玉明)【原標題:18 擂臺賽 在魯成為黑馬 武林會 進京終坐正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