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莊,家住離上清宮不遠的邙山鎮望朝嶺村。洛陽自古帝王地,站在此處可望到朝廷,故名望朝嶺。
邙山其實是丘陵,山勢起伏,并不險峻;溝壑遍布,溝邊長滿酸棗樹,野鴿子在幽深的谷中追逐。望朝嶺一帶卻是平地,當地人窮買不起木料、磚石蓋房,便就地挖個大方坑,待有10米左右深,便向一側掏窯洞居住。這種民居叫“天井窯院”,劉成莊家就是這種一孔窯的天井窯院,至今尚存,還作為旅游景點時不時地接待外地游客。
劉成莊家的窯院北、東兩壁上還有兩個墓穴,也不知是哪個朝代的,更不知埋的是何人。劉成莊的父親劉新水把棺木、人骨清理走,然后鋪上麥秸,從劉成莊記事起,這就是他的“窩”。每天一睜眼,喝罷湯,他就出去揀石頭,好加固下窯院的階梯。
劉家很窮,全家兩床透光被子,劉成莊的棉襖里縫著干草。母親有殘疾,姐姐又患有精神病,七八張嘴要吃,于是,麻子菜、灰灰菜、掃帚苗,什么野菜都上桌;蟬、金龜子、屎殼郎,什么昆蟲都敢吃。
劉成莊從小爭強好勝,打架惹事兒。時不時有家長領著哭著的孩子找到劉家告狀,母親氣得渾身發抖,常數落:“樁兒呀,你就是個勞改犯的坯子!”
在這樣的日子里,劉成莊有三次險些丟了小命:第一次是吃野蒿肚子痛,他誤將碘酒當十滴水喝,折騰了兩天才恢復過來。
第二次是姑姑結婚時,姑夫給了他8分硬幣,1分、2分、5分各一枚。見到錢,劉成莊稀罕死了,這是他第一次有了錢!哥哥逼著向他要,他一急,把錢往肚里吞,5分硬幣卡住了喉嚨,劉成莊喘不過氣來,直翻白眼。母親忙用潤滑紡車的生棉油沖,總算沖了下去。
第三次是他打架頭被打破,用布條一纏,以為沒事,誰知腦袋隨之腫大,幾無人形。過了幾天,家人見樁兒已斷了氣,便打算掩埋。奶奶不依,依舊守在孫子跟前,用勺子撬開他的嘴,喂小米粥。這樣,奇跡發生了,劉成莊又活了過來。
有道之人愛自夸:“福大命大造化大。”劉成莊便應了此話。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劉成莊摸進上清宮的門,從此脫離苦海,生活有了指望,后來有了前程。
且說劉成莊在廟里干活勤快,對師父也尊重。飯前飯后遞毛巾擦手,晚上端洗腳水,天冷了,他就抱著師父的雙腳睡。
這天半夜,劉成莊一覺醒來,不見師父,以為師父上茅廁了,但半天不見師父回來。劉成莊覺得奇怪,便起身去尋師父。走到廟院門口,忽聽墻外有動靜,他定睛一看,原來是師父在練拳,一招一式,甚有章法,靜如處子,動若脫兔。
良久,師父收拳,不緊不慢地說:“出來吧,咋不睡覺?”劉成莊見師父發現了自己,索性上前道:“師父,你打的是哪路拳?教教我吧。”師父很爽快:“中,你學了這套拳,不一定能享榮華富貴,但保證你一輩子吃喝不愁。可有一條,你學這拳只能挨打,不能打人,聽清楚了沒有?”
劉成莊滿口應允,這一老一少當時就比劃起來。(徐曉帆 著 繪圖 玉明)【原標題:09 天井窯 三次大難不死 道廟院 夜半唐突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