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南無拳是新命名的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由金代道教南無派掌門人、洛陽名道譚長真所創,距今已有830多年,現單傳至第30代,傳人為洛陽人劉成莊。《南無拳傳奇》據史實敘述了南無拳的起源、傳承現狀,故事跌宕起伏、異彩紛呈,充滿傳奇色彩。今起連載,敬請留意。
中華之邦,泱泱大國,有一條河叫洛水,水不長,掌管洛水的神謂洛神,甚有名氣。洛水之北有一座城叫洛陽,城不大,卻是十三朝帝都,住過百十位皇帝。洛陽之北有一座山叫邙山,山不高,卻是國人向往的長眠之地,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邙山之巔翠云峰有一處道觀叫上清宮,那是道教鼻祖老子的煉丹修行之地,經歷千年風雨,至今紫氣繚繞,香火不斷,近年又冒出已800年不見蹤跡的道家南無拳,更充滿神秘色彩。
南無拳何人所創?如何傳承?冒出來又有怎樣一番光景?追根尋源,故事要從宋代說起。
且說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十二月二十日,陜西咸陽大魏村一王姓富豪之家添一公子,名王重陽。相傳,這王重陽系其母懷胎24個月零18天所生,自幼美須髯,目長于口,身長六尺余,形體魁偉,性格豪爽,善于辭辯,一心做官,好光宗耀祖。不料,那年月,宋金交兵,金戈鐵馬,刀光劍影,血流成河,誰還提及科舉?王重陽求取功名,幾成泡影。天眷元年(1138年),金熙宗下詔開科取士,王重陽這才考中了武舉人。到了四十七八歲,他終于撈到了一個小官——戶縣甘河鎮監酒稅。
王重陽文武雙全,自認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卻只做得酒食屠市上收取銀兩的勾當,豈能甘心?遂每日怏怏不快,借酒澆愁,醉了倒頭便睡。
這天,王重陽在去屠市的路上,忽遇一模一樣兩個人。兩人身著長袍,散發披氈,談笑時口若懸河,聲若洪鐘,旁若無人。王重陽十分驚詫,想都沒想,便跟著兩個人到了一個僻靜處,二話沒說,朝著二位納頭便拜。二人異口同聲說:“此人可教矣!”說罷,擊掌大笑,隨之,便授給王重陽口訣,飄然而去。那口訣正是道教真傳,王重陽何等聰慧之人,頓時心領神會。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王重陽“甘河遇仙”的故事。王重陽有《遇師》詩一首為證,詩曰:
四旬八上得遭逢,
口訣傳來便有功。
一粒丹砂色愈好,
玉華山上現殷紅。
王重陽甘河遇仙后,憤然棄宮入道,號重陽子,又號王害風,后到甘河鎮之南的南時村修煉。他修煉的方式十分奇特,在住處的地下深深地挖了一個洞穴,住進去,謂“練陰功”。他為洞穴取名“活死人墓”,外面掛“王害風之靈位”的牌子。
四年后,王重陽練陰功成,自己填了墓穴,遷居到終南山下的劉蔣村北,建了一個草庵,住下“練陽功”。一晃又是四年,金大定七年(1167年)夏天,王重陽陰陽貫通,功滿道成,遂一把火燒了草庵,東出潼關傳道。這一去,他擎起了道教全真道大旗,成為一代開山祖師。(徐曉帆 著 繪圖 玉明)【原標題:01 深挖洞 重陽墓穴得道 燒草庵 祖師東出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