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在首屆全國秋千展演活動中——“十六掛轉秋”摘得“山花”捧金獎

2013/8/27 9:02:16 點擊數: 【字體:


在首屆全國秋千展演活動中——“十六掛轉秋”摘得“山花”捧金獎

四月初,秋千大賽現場的“十六掛轉秋” (被采訪者供圖)

在首屆全國秋千展演活動中——“十六掛轉秋”摘得“山花”捧金獎

   中間的是孫鑫。 記者 鄭鳳玲 攝

    核心提示

  10日,洛龍區白馬寺鎮孫村“十六掛轉秋”的傳承人孫鑫收到一張獎狀,這張獎狀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寄來的,獎狀內容為:

  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鎮孫村秋藝社:

  貴隊表演的“十六掛轉秋”節目在首屆全國秋千展演活動中榮獲金獎,特頒此證。

  短短的幾行字,讓62歲的孫鑫激動不已:這張獎狀,他已經盼了一個多月。

  “十六掛轉秋”受評委青睞,獲觀眾追捧

  事情得從一個多月前說起。

  4月1日至4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聯合組織的2012年中國民間山花獎(秋千大賽)在開封清明上河園舉行。來自全國的11支隊伍,共計150余人參加了此次比賽。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市洛龍區白馬寺鎮孫村的孫氏“十六掛轉秋”代表河南省參賽。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孫鑫興奮不已:觀眾們太喜歡“十六掛轉秋”了,排隊體驗坐秋的人絡繹不絕,最后,他們只好請人專門來維持秩序。

  組委會要求每個隊每天表演4場,每次20分鐘,可是由于坐秋的人太多,每次互動時間都不下1個小時;2日到4日的互動時間里,觀眾一撥接一撥。“看到大家喜歡咱們的秋,我心里高興啊!”孫鑫說。

  不僅觀眾追捧,就連苛刻的評委們也被“十六掛轉秋”折服,理由如下:

  第一,“十六掛轉秋”明清時期已開始流傳,專供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玩耍、健身,是名副其實的“皇家秋千”,有著尊貴的身份。

  第二,“十六掛轉秋”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高13米,所用材料是木材、麻繩和鐵制品,每個部位均按古代力學原理搭建,搭建過程全由人工操作。

  第三,老少皆宜,互動性強,運轉全靠人力完成,最上層設蹬秋一掛,專供有膽之士表演,中間沖天柱上有兩個轉輪,上輪靠推,下輪靠蹬,一推一蹬使兩個轉輪沿相反方向轉動,內外組成兩個同心圓,沿順逆時針兩個方向轉動,秋上16個人隨兩個轉輪忽而相遇,忽而分開,十分有趣。不管老少都可參與,有人推蹬,有人享受,互動性強。

  比賽結束后,評委們經過初評,“十六掛轉秋”與青海隊和廣東隊同獲大賽金獎。雖然經過了初評,但最終能否得到“山花獎”,得由主辦單位考查后再決定,于是,孫鑫和他的伙伴們開始了一個多月的等待。

  表演者全力以赴,“十六掛轉秋”最終獲獎

  5月10日,大獎終于到手了,孫鑫感慨地說,獎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他說,3月,他接到省里的電話通知,讓他和秋藝社成員代表河南省比賽,角逐“山花獎”。當時,他想,這下“十六掛轉秋”可以走出洛陽,展現風采了。但很快他又犯愁了,出去比賽肯定要有開銷,秋藝社成員每個人家里都有農活,如果大伙兒不同意怎么辦?誰知大家都想去,“不管賠錢還是掙錢,都得去”、“不但要走出去,還要拿個獎回來”。

  為了讓“十六掛轉秋”更“體面”地走出去,大家費盡了心思。孫鑫說,根據比賽通知,每隊最多10人上場表演,但是“十六掛轉秋”的特點是,最少得22人同時上場才能完成表演。在他們的極力爭取下,最后,組委會給了他們18人的名額。為了保證秋千順利搭建,他們最終去了26人。

  為了還原史書記載的孫氏“十六掛轉秋”,他們專門找人雕刻了16個金色獅頭安裝在16根掛秋的秋桿端。

  孫鑫說,為了萬無一失,他們4月28日就派部分人員趕赴開封看場地。最終,他們用168根木材、200多根繩子,花兩天時間將秋千搭建好。

  該準備的都準備了,但大家心里沒有底——畢竟對手來自全國各地,都是各省經過層層選拔的選手。沒想到,當“十六掛轉秋”最后一個出場時,觀眾們一下被震住了,大家都被“十六掛轉秋”的華麗壯觀所吸引。比賽剛結束,觀眾們就搶著上去體驗。“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說從來沒見過這種秋,夸我們的秋真棒,說發明人真聰明。”孫鑫說。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表演還上了央視13套的新聞節目。(記者 鄭鳳玲 實習生 楊國昌)【原標題:在首屆全國秋千展演活動中——“十六掛轉秋”摘得“山花”捧金獎】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晚報 2012-05-1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