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新安縣小丸藥

2013/8/27 10:08:00 點擊數: 【字體:


    十九世紀中期,在隴海鐵路的客車上,人們經?吹揭晃幻と耍呗暯匈u:“小丸藥,小丸藥,大人娃子都能喝”,顧客紛紛購買,用后理氣化滯,效果奇特。新安小丸藥因此聲名遠播。

    新安小丸藥,貫稱消食丸,實為“理氣化滯丸”,為新安縣城關鎮后峪村陳氏配制,其功效為專治食積傷脾,嘈雜吐酸、中氣不和、呃逆痞滿、痰氣上壅、婦女血塊,治療小兒食積為最佳。尤為奇特的是,“小丸藥”不僅治療食積肚脹,而且還對新舊瘧疾、紅白熱痢、青黃熱泄有奇特療效,吃少補肚,吃多化積。由于療效顯著,價格低廉,適應性強,深受群眾歡迎,是新安乃至豫西一帶家庭的必備良藥。
 
    新安后峪村陳氏世代行醫,清嘉慶年間,出身世醫之家的陳青云,積家族行醫經驗,潛心研究,終于在嘉莊五年研制出以消食化滯為主要功效的“理氣化滯散”,在行醫中,為方便服用劑量,遂改為小水丸,俗稱“小丸藥”。

    1860年(清咸豐十年),其子陳祿存,繼承父業,行醫鄉里,自制“理氣化滯丸”,不作營銷,專為求醫者免費贈送。由于療效好,治愈率高,深為廣大城鄉人民所喜愛。在群眾中流傳著“食有積,上后峪”,“新安縣小丸藥,大人小孩都能喝”的諺語。

    至其孫陳德慧,陳門醫術名播四方,登門就醫求藥者日漸增多,家庭已無法負擔免費贈藥的開支,遂于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創辦“祥和堂”藥廠,專門生產“小丸藥”,僅做微利營銷。

    1932年,新安籍國民黨將領張鈁率二十路軍駐防河南潢川一帶,士兵不服水土,多得胃病。張鈁即派員回新安,出資1000大洋訂購“小丸藥”5萬包,給士兵治病。陳德慧率子陳五桂、陳五禮等6人,趕制40天,按時交付了藥品。通過這次大批量的生產,“祥和堂”藥廠擴大了規模,藥品的銷售區域也得到了迅速擴展。

    1942年,豫西大旱,新安、孟津一帶群眾外出逃荒、經商,臨行時都帶一些“小丸藥”,除自用外,也捎帶銷售。由此,“小丸藥”遠銷至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廣大西北地區。

    1953年農業合作化后,“祥和堂”藥廠改由生產隊集體經營,仍有陳德慧次子陳五禮、孫陳新智制作,所得利潤歸集體所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陳氏五代孫陳新智及其子陳發曾繼承家傳,重操“小丸藥”生產,“祥和堂”繼續堅持低價、微利營銷的原則,呈現蒸蒸日上景象,“小丸藥”銷售市場不但在國內迅速擴大,而且已遠銷祖國的臺灣寶島和東南亞各國。
 
    陳氏創建的“祥和堂”藥廠,向來以家庭式作坊從事生產。但原料藥嚴格按祖傳秘籍炮制,操作規程嚴謹,成藥質量有可靠保證。近年,新添置了粉碎機、制丸機等設備,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產。業主精選上等原料,精心制作,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并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在原料藥品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廠銷藥品僅為0.3元/包,F每年總銷量30萬包左右,年收入約3萬元!逗幽先請蟆1987年2月5日,以《中州名藥》為題,介紹了陳氏“小丸藥”;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的《民族之光》、洛陽經濟編輯部編輯出版的《光輝的歷程》也先后報道過“祥和堂”業主陳新智、陳發曾的事跡,對“祥和堂”生產的“小丸藥”及其發展歷史同時作了全面介紹。

    為了發展“新安縣小丸藥”的生產,陳氏家族所在的后峪村,已和“祥和堂”業主達成合作意向,計劃組建股份制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在嚴格保證藥性的前提下,科學改進生產工藝流程,實現機械化生產;提高藥丸顆粒的均勻度,加掛糖衣,實施防潮包裝,以確保藥品的質量。我們相信,“祥和堂”“小丸藥”的生產會將得到長足的發展。

    “新安縣小丸藥”的創始人陳青云,曾提出從醫“五戒”,即:正人品、慎口過、勿愛利、無惜名、慎粗率,表現了他從醫的高尚的職業道德。“新安縣小丸藥”自創制以來行銷近二百年的歷史,也充分體現了陳氏一門醫德的高尚,為我們的民族醫學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驹瓨祟}:新安縣小丸藥】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文化局 2008-11-1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