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老城區有一位76歲的老人,她叫楊秀清,是楊氏沙園膏藥第八代傳承人。她和女兒吳建麗堅守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店,專營膏藥。現在,她家的膏藥已經成為洛陽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楊秀清說,洛陽楊氏沙園膏藥創始人楊瑞生活在清初,老家在現在的伊川葛寨沙園村,他遍習醫學書籍,醫術超眾。1947年,楊氏沙園膏藥第六代傳人楊寶天攜子楊守銘(楊氏第七代傳人)舉家遷至洛陽老城行醫。
在解放前,楊家的膏藥熬制方法嚴格保密。新中國成立后,楊守銘毅然打破“傳男不傳女”、“傳本姓不傳外姓”的家規祖訓。1956年,楊守銘獻出祖傳秘方,他和女兒楊秀清一起到當時的洛北區公療門診部工作,繼續熬制膏藥。由于膏藥供不應求,1971年由洛陽洛北區政府和洛陽醫藥公司牽頭成立西關膏藥廠,楊秀清調到膏藥廠負責技術工作,工廠人數最多時有30多名職工,膏藥行銷全國各地。20世紀80年代,由于各種原因,膏藥廠停產。1986年,為了不使膏藥技術失傳,楊秀清開始繼續熬制膏藥。
楊秀清說,膏藥多以植物油和鉛丹為基質,經過熬制摻以其他藥味而成。膏藥的制做方法分以下幾個程序:配藥,熬藥,下藥,攤藥,磨藥。其中,熬藥是最關鍵的技術,熬制的火候和方法很重要,連攪拌膏藥的木棍都很講究;熬成的膏藥要去除“火毒”,確保膏藥使用安全;另外,在膏藥使用前,還要在上面撒上磨制好的藥面,以確保療效。【原標題:百年熬得好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