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鞭打春牛”民俗再現南陽

2013/8/27 14:36:30 點擊數: 【字體:


    2月4日(農歷正月初十),南陽武侯祠首次隆重舉行“諸葛亮鞭打春牛”大型民俗表演,為廣大市民奉獻一場古老有趣的民俗文化盛宴,體現人們對五谷豐登的美好期盼。

  9時30分,迎春隊伍由臥龍路與車站路交叉口向武侯祠內行進。社區鑼鼓隊開路,12人手持五顏六色的春幡、旗子,4人抬“春牛”,手持羽毛扇的“諸葛亮”、面涂脂粉的“春婆”和“知府大人”一行走向南陽武侯祠。武侯祠大門外鑼鼓聲聲,迎接春神的降臨。

  10時,己丑年“諸葛亮鞭打春牛”活動開始,“諸葛亮”頌完迎春詞后,隊伍繼續前行至武侯祠院內石馬場。10時30分,“諸葛亮鞭打春牛”儀式開始,“諸葛亮”接過木犁,左手扶犁,右手執鞭犁地開耕,禮儀官宣讀祝詞。“一打春牛頭,國泰民安;二打春牛腰,風調雨順;三打春牛尾,五谷豐登!”在 “諸葛亮”的鞭打下,牛肚內五谷雜糧散落一地,象征今年五谷豐登。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春天的開始,俗稱“打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于春”的說法。北宋時在立春的前一天,京城開封府要向皇宮進貢春牛(土牛),各重要衙署也置春牛(土牛)于衙門前,以示各級政府重視農耕。到了立春之日的凌晨,將置于皇宮及政府各衙署門前的春牛打碎,此為“打春”。市民爭搶被打碎的春牛殘片,抱回家中,成為祛病、祈求豐收的吉祥物。

  南陽臥龍崗作為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與躬耕文化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反映漢代立春風俗的《張景造土牛碑》,就珍藏在武侯祠內,碑文記述地方官同意鄉民張景包修土牛、瓦屋等設施,以免其本家世代徭役之事。

  據悉,“諸葛亮鞭打春牛”當天,有萬余市民觀看這一民俗表演。南陽博物館負責人說,“打春牛、摸春牛”是流行在全國許多地區的傳統習俗,是對農耕社會傳統習俗的一種演繹。如今這一習俗還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一打保平安,二打有財富,三打享幸福。明年武侯祠將和南陽府衙聯合開展這項民俗活動,讓更多市民回味傳統習俗。【原標題:“鞭打春牛”民俗再現南陽】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南陽市政府 2009-02-0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鞭春牛的風俗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