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秋菊花分外香,九月的西峽菊花盛開,茱萸飄香。10月15日至18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南陽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協辦,南陽市旅游局、西峽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重陽文化節在西峽縣盛裝舉辦。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黨組成員、副秘書長趙鐵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主席夏挽群等國家、省民協領導,南陽市宣傳部部長姚進忠、市人大副主任秦俊、副市長李建豫等市領導及西峽縣主要負責同志出席文化節開幕式。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教授、著名作家、詩人、書畫家等群賢畢至、匯聚重陽文化節。
河南省西峽縣地處豫西南邊陲,豫鄂陜三省交界處,地域文化特殊,秦風楚韻交匯,重陽文化在西峽縣源遠流長。據記載,隋唐時期,因這里重陽節俗盛行,菊花山名聲遠播,因而專設“菊潭縣”長達250年之久。李白、孟浩然、杜甫、蘇軾等詩人都曾到西峽登高賞菊,金代大詩人元好問曾在西峽任縣令,在此留下與重陽節相關的詩詞歌賦數十篇。在西峽縣,以“重陽”命名和與“重陽”相關的地理標識多達20余個。重陽鎮重陽寺現存的“天子萬年碑”和“恭李氏瓦”,是重陽公主之母李娘娘在此生活,當地重陽文化傳入古代宮廷的有力佐證。農歷九月初九,人們都有登高、喊山、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戴茱萸囊等風俗習慣,已流傳上千年。
近年來,西峽縣把重陽文化作為一項重要的旅游文化產業重點打造。先后成立了重陽文化研究與開發領導小組、西峽重陽文化研究會,對重陽文化進行初步研究,制定了“重陽文化之鄉”保護方案,組織編寫了電影劇本《重陽寺》,結集出版《重陽節探源》一書。投入資金對重陽寺、登高臺進行修繕,在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成功注冊了“中國重陽文化之鄉”、“中國菊文化之鄉”通用網址,并與2008年10月成功舉辦了中國·西峽首屆重陽文化節。
中國民協和省民協眾多專家教授,分別于2008年重陽節和今年7月兩次到西峽實地考察論證,一致認為重陽文化在西峽歷史悠久,典籍記載翔實,遺址遺存眾多,民俗文化厚重,論定西峽縣是重陽文化的重要傳承地。中國民協決定授予西峽縣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并在西峽建立“中國重陽文化研究中心”。
在15日晚開幕式上,南陽市宣傳部部長姚進忠宣布中國重陽文化節開幕。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辦公室主任王錦強宣讀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關于命名西峽縣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并建立“中國重陽文化研究中心”的決定,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黨組成員、副秘書長趙鐵信向西峽縣頒授“中國重陽文化之鄉”和“中國重陽文化研究中心”匾牌,至此“中國重陽文化之鄉”正式落戶西峽。開幕式上還舉辦了隆重、熱烈、精彩的文藝晚會。
10月16日是九九重陽節,第六屆伏牛山金秋詩會、重陽民俗活動和“書畫迎重陽”分別在該縣鸛河飯店和重陽鎮同時進行。
該縣重陽鎮重陽文化廣場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重陽民俗活動在這里隆重舉辦;顒又袑υu選出來的9名身體健康的長壽老人“重陽壽星”進行頒獎,重陽傳統民俗對弈——百人中國象棋大賽在這里開賽,同時還舉辦了以體現“孝”文化的民間藝術展演。與會嘉賓還參觀了風景秀麗的重陽湖。
在第六屆伏牛山金秋詩會和詩歌論壇上,楚天舒、李占剛、遠村、陳忠村、祁人等2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著名的詩人、文藝理論家匯聚一堂,對中國詩歌的走勢、現代派、荒誕派詩歌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書畫迎重陽”活動中,趙鐵信、夏柏森、王子美等數十名全國著名書畫家和西峽書畫愛好者一道,用手中的筆盡情書寫和描繪重陽文化。
17日,與會的專家、詩人、作家深入到西峽恐龍遺跡園、宛西制藥工業園、化山村農家賓館、龍潭溝、老君洞、老界嶺等處考察采風。金秋西峽如詩如畫的風光,令不少詩人、作家激情大發,有的現場吟詩作文。
18日,“第六屆伏牛山金秋詩會”詩歌朗誦會舉辦,中國重陽文化節落下帷幕。在詩歌朗誦會上,詩人們朗誦了自己在西峽創作的詩歌,用飽滿的激情歌頌了西峽秀美的風光和獨特的地域文化,用詩歌文化展示了西峽形象。【原標題:中國重陽文化節在西峽盛裝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