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陽劉毛筆的傳奇故事
2013/9/9 14:39:0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是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不斷開拓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傳承體系,而維持這個體系正常運轉的工具便是被古人譽為“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文房四寶”是我國傳統文化符號之一,是中華文明的載體,是承接華夏民族優秀燦爛文化的紐帶,也是推動世界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
“文房四寶”之中毛筆居首,而毛筆最能彰顯中國文化的發展歷史,是譜寫歷史的重要工具,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秦代是毛筆工藝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確定了毛筆的基本形制,為后代毛筆制作奠定了基礎,拉開了中華民族書寫歷史的新篇章。秦代毛筆最大的特點是“以竹為管”,是由秦朝大將蒙恬所創,然后由其部下隨從傳承下來,逐步推廣到全國,劉氏先人劉寅是蒙恬將軍的軍中文書,經常用“蒙恬筆”書寫文字,同時也掌握了毛筆的制作技術,有一次劉寅隨蒙恬行軍至其故鄉(項城孫店汝陽劉一帶),就把其掌握的制筆技術傳授給當地的鄉親,汝陽劉毛筆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到了劉好勤這兒已經是第66代了。
汝陽劉毛筆經幾千年歷史的風云際會,曾經占據“中國筆壇”相當重的歷史空間,許多王侯將相,文化才子與汝陽劉毛筆結下了不懈之緣,并演繹著汝陽神筆的動人故事,留傳在民間的傳說中,留傳在史家的評論著。晉代的王羲之用后,稱之為好筆,先武劉秀對汝陽劉更是愛不釋手,欽賜汝陽劉的制筆作坊為“御筆坊”。到了明清,華夏文明達到了鼎盛時期作為文明符號的毛筆也開始了登入了大雅之堂,成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御筆,廣泛行走于社會的上層。民國時期,項城的袁世凱因喜歡家鄉的汝陽劉毛筆,所以經常用汝陽劉毛筆披閱文件頒發命令,一時傳為佳話,汝陽劉毛筆成為“天下第一筆”。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在汝陽劉村建立了國營毛筆廠,因為政府的重視,汝陽劉村出了許多制筆世家,其中劉好勤家族是其間制筆世家的佼佼者,他們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古代的傳統毛筆更賦有時代氣息,讓傳統的書寫工具,更加符合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汝陽劉毛筆的第66代傳人劉好勤站在時代的潮頭,累積投資上千萬元創立了項城市汝陽劉筆業有限公司,對一些傳統的制筆戶進行系統的資源整合,規模生產、統一品牌,使制筆逐漸走上規模化、集團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之路。注冊商標申請專利讓傳統的制筆文化重新披上科技的外衣,使其更符合時代的發展。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毛筆逐漸淡出了校園,淡出了人們的視界,一些傳奇的故事只能流存于人們的記憶中,項城市汝陽劉毛筆在總經理劉好勤的帶領下審視度勢,把目光轉向禮品筆,高檔收藏筆等上面,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他們所開發的高檔筆供不應求,產品遠銷美國、法國、日本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為宣傳中國古代文明做出了貢獻,尤其是他們開發的高檔禮品筆更是走上許多收藏家的視界,成為許多社會上層的心愛之物。其中他們所開發的胎毛筆更是引起社會轟動。胎毛筆是子女出生后淵源的象征,血脈的見證,歷來被世人認為能為孩子避邪、消災、具有紀念、收藏、祈福等作用,待孩子成人后,可作為新婚夫妻的定情之物,作為對父母養育之恩的紀念之物,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轟動,更是70、80后年輕父母的首選之筆,被相關專家稱之為“中國傳統文化與血脈親情完美結合的魂寶”。因為汝陽劉筆業創新發展,雖然在毛筆發展不景氣的今天,汝陽劉毛筆還是以一年一個臺階的發展著,這不能不說明一個奇跡,歷史的東西,是經得著歷史的考驗的。提起毛筆的發展,現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制筆大師、汝陽劉毛筆第66代傳人劉好勤說:“傳統的并不是落后,蘊含著財富和商機,只要認準形勢,在發展中創新,小毛筆還是可以做成大產業的。”
現在的汝陽劉筆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以劉好勤兄弟幾個為代表的汝陽劉人的不懈努力下,已發展為集毛筆的生產、銷售、研發、收藏、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禮品企業,年產各類毛筆330萬支,規格品種達120多個,連連榮獲省優、部優、國優產品稱號,并漂洋過海,出口到美國、英國、法國、日等國家,成為許多國家領導人出訪的國禮和具有中原重要文化特色的紀念品被相關單位珍藏。2010年項城市汝陽劉毛筆業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毛筆生產基地,在全國制筆行業,汝陽劉筆業有限公司是唯一獲此殊榮企業。“汝陽劉”毛筆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河南省名牌產品、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金獎產品等榮譽,制筆傳人劉好勤被文化部授予“中國制筆大師”稱號,因其制筆技術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劉好勤又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毛筆行業的傳承人。 【原標題:汝陽劉毛筆的傳奇故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人民網 201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