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興墓,原在金崗嘴西頭的抗壩邊,今金崗嘴窯廠處。楊再興墓,始建于南宋紹興初年(約1135年前后)。楊再興是岳飛的結(jié)義兄弟,抗金英雄。為什么合葬在金崗嘴呢?從胡輝《淮水東流》中,我們得知原由。
南宋初年,宋皇帝無能,半壁江山被金人占領(lǐng),他們不得不逃到臨安(今杭州)建都。金國以60萬大軍進(jìn)逼中原,直指長江。南宋將領(lǐng)岳飛。楊再興,奉皇令回師北上抗擊金兵。岳飛調(diào)動30萬大軍,兵分六路,以楊再興為先行將軍,殺向金兵,殺向中原朱仙鎮(zhèn)。楊再興不畏嚴(yán)寒,率眾將士抗金。他親手殺死金兵四員大將,并且以3萬人馬,圍殲了10萬金兵。由于雪野茫茫,道路被大雪覆蓋,楊再興不幸被陷在小商河的淤泥里,被金兵用亂箭射死。
岳飛聞訊,萬分悲痛,本打算把楊再興尸體運(yùn)回臨安厚葬,無奈沒有退路只好從東路運(yùn)回江南。不料來到古虹城(今五河金崗),遭金兵追擊,不得不草草將楊再興掩埋。后因岳飛被害,楊再興墳?zāi)篃o人過問。
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念楊再興是楊門忠良,抗金有功,以磚石重建原墓。據(jù)文革前有關(guān)實(shí)地考證:墓門高2.7米,寬2米,墓門是兩塊有石板,雕成月牙形,墓中石碑刻篆體字“楊再興”。墓地一畝多,上有高矮兩個墳頭,人們叫它“雙堌堆”。文革期間曾被挖掘、破壞。當(dāng)時出土寶劍一把,“先行將”官銅印一枚,古銅錢數(shù)萬個,骨架長約兩米。
現(xiàn)在的楊再興墓已不存在。金崗嘴已在上面建了窯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