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強烈士遺像
萬人追悼會
在這個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當災難發生的時候,他們把群眾的生命看的比自己的還重要,當危險來臨的時候,他們的身影總會出現在群眾面前。
8月25日上午,一個軍人的名字在太行山腳下的輝縣市成為一個英雄的符號,傳遍輝縣市乃至新鄉市的大街小巷、四村八寨、山山水水……
9時,十里八鄉的群眾走出家門,走出廠區,涌向輝縣市殯儀館,花環如海,挽幛如云,痛哭聲、悼念聲,在一片悲狀而凝重的氛圍里共同呼喚一個名字——楊強,一位在輝縣市“8.19”抗洪搶險中犧牲的英雄。
讓我們永遠銘記住這個躺在鮮花叢中的年輕軍官:楊強,河南省輝縣市人武部正連職參謀。他身邊的革命烈士證書將和他31歲的生命永遠鐫刻在巍巍太行山上。
滔天洪水見證赤子之心
8月18日傍晚,太行山南部雷電閃明,暴雨突注,在4個小時內降水達326毫升,是50年一遇的特大山洪。瞬間,山洪暴發,肆虐的洪水夾雜著山石滾滾而下,輝縣市上八里、黃水等鄉鎮的村莊,遭受洪災,洪洲鄉段莊村、酒精廠、力源沙場370多人受困。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當晚輝縣市人武部迅速組織人員參加搶險,正在值班的楊強得知消息后,主動請纓,“防汛搶險是大事,我是軍師科參謀,讓其他同志替我值班,我去搶險”。
凌晨1時20分,楊強率先趕到洪災最嚴重的洪洲鄉段莊,與隨后趕到的人武部官兵和民兵應急分隊挨家挨戶展開疏散搜救工作。楊強憑著在野戰部對練就的好身板和對當地地形熟悉的優勢,一直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不到一個小時,他和戰友先后將被洪水圍困的280多名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
凌晨2時15分,楊強行進到洪洲鄉酒精廠搜救時,暴雨如注,巨大的山洪夾雜著泥石沖入院內,當街廠房圍墻即將倒塌。此時,楊強已趟著齊胸深的洪水解救24名受困職工。
2時35分,當他試著再次向前搜救時,一塊重約3噸的墻體砸向過來。
2時40分,人們才在一塊2平方米的墻體下發現了楊強。此時,他鮮紅的鮮血與洪水染在一起,靜靜地、悄無聲息。
得知情況后,部長謝曉東和輝縣市領導火速趕到現場,立即將楊強送到輝縣市共濟醫院,但最終沒有留住他年輕的生命。
3時10分,他永遠地定格在31歲,永遠地留在了這片生他養他,灑滿青春、熱血和汗水的土地。
高尚品行鑄就軍人英姿
人們為什么贊美流星,因為它燃燒著走完了輝煌的行程。
楊強英雄壯舉的背后,如流星一樣劃過他在軍營中的成熟、成長、成才的足跡,他身上所有的閃光點,是新時期中國軍人的縮影。
在戰士眼里,他是一個好大哥;在領導心中,他是一個好干部;在群眾心里,他是一個好兵。
楊強今年5月份才調到輝縣市人武部,調動之前,他曾是駐軍某部的一名優秀指導員。說起與其共事的日日夜夜,楊強生前所在營營長張云生記憶猶新。
楊強剛到人武部時,到離城區20公里外的訓練基地去檢查安全工作,聽說基地50多歲的老職工張玉和,老伴常年有病,每月光藥費都花500多元,兒子在新鄉上大學,家里條件十分困難,就主動找到他說:“老張,你在這荒灘上干30多年了,一輩子把身體都搞垮了,我愛人在社保局工作,看有沒辦法辦個社保?以后生活也有個保障”
第二天,楊強就領著妻子李小芳,帶著紙筆專程趕來找到老人,詳細地了解情況,講解了有關政策和辦理程序。后來,楊強又帶著老人到辦事處、社區,然而,沒給老人把事情辦完,楊強就永遠地走了……”
楊強本可以不參加這次抗洪搶險。當晚他值班,部長專門叮囑讓他留守值班室;到抗洪一線時,他本可以和部長一起在指揮部坐鎮指揮,可他非要要求留在洪水彌漫的現場。
然而,縱有一千個留下的機會,楊強也會有一千個上陣的理由。忠于職守,盡職盡責,已融入楊強的軍人品格。
今年5月初,楊強調到輝縣人武部工作。在作戰部隊的戰友說:“這次你調到了家門口,也該好好歇歇,照顧好父母、孩子。”他卻說:“雖然到了人武部,但作為軍人角色變了,崗位換了,身上的使命沒變啊!”
那段時間,正值應屆大學生預征報名和高中應屆生應征對象信息采集。他邊學邊干,白天騎著自行車,冒著酷暑走巷入戶、深入全縣12個鄉鎮的24所中學,一一核對、逐一核查信息,晚上又拖著疲憊的身體,加班加點整理數據、輸入信息。
有時科里的同志看他太累了,就勸他休息一下,他卻說:“我就是從高中考上軍校走上了從軍之路的,深知高素質對于軍隊來說是多么重要,現在咱輝縣有2萬多名高中畢業生,他們中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長城的一塊好磚呀!登記好了,基礎就好了,征集高素質兵員就不成問題了。”
短短一個月,他高質量完成了267名應屆大學生和27250名高中生的信息核查。
有一次,楊強3天都沒回家,妻子李小芳打幾次電話他都說忙。李小芳生氣的說:“過去你在作戰部隊一年回不來一次家,讓你休假,你不是說連忙走不開,就是說搞外訓,現在來到人武部了,天天在家門口也回不了一趟家,就你知道忙!”說完嗚嗚哭了起來……楊強急忙解釋;“我剛到人武部,一切要從頭學起,過段時間我好好陪陪你和孩子!”
就在楊強出事那天,晚上10點多,李小芳還給楊強打電話說:“你老家也下起來暴雨,地被淹了,老人讓你不要急,但別忘了后天回家給爺爺過81歲大壽。”“這兩天輝縣天氣異常,說不定會有災情,萬一我回不去,你明天先給爺爺買點東西,替我行行孝心。”說完,就匆匆忙忙掛了電話,誰知竟然成了最后話別……
一人逝去演繹萬人送行
英雄雖逝,英魂永存。連日來,天空仍然在嘩嘩地傾瀉著雨水,搶險救災的任務仍然漫長,但英雄的精神正匯集成了抗洪搶險的力量。
8月20日,輝縣市降雨仍在持續,局部地區降水量又創新高。太行山深山里的回龍村告急,126名山民被困山中,30名武警消防隊員立即前去救人;黃水河、石門河5處出現險情,人武部在全市范圍內組織起12支1300多人的民兵隊伍,奮勇直前;輝縣境內最長的隧洞---愚公洞告急,河南省通往山西的交通要道塌方嚴重、大量泥流石堵住出入車輛,交通中斷,輝縣市組織300多名機關干部、公安干警前去搶險……
“一人已逝去,萬人行動”。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人民群眾抗洪的斗志比洪水更高漲,動人的場景不斷涌現。在輝縣市趙固鄉、冀屯鄉,數十名黨員、退伍軍人在家中受災的情況下到大堤上守堤、護堤。
楊強壯烈犧牲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太行山山水水,大街小巷,也感動了無數的人們。濟南軍區司令員范長龍上將、政委杜恒巖中將、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省長郭庚茂和省軍區領導、新鄉市領導,分別對楊強的英雄壯舉給予了高度評價。在楊強犧牲的第二天,河南省軍區就研究批準他為革命烈士。新鄉市委書記吳天君、市長李慶貴先后到楊強家里慰問,并拉住父親楊振山的手,充滿敬意地說:“楊強同志不僅是你的好兒子,也是輝縣人民的好兒子,太行山的好兒子,更是新鄉的驕傲啊!”
連日來,在楊強烈士犧牲的地——洪洲鄉,周圍十里八鄉的群眾自發地搭起簡易靈棚,有的從田間采摘來鮮花,有的從家里拿出蘋果,有的從商店里扯來白布,公路兩旁的樹木也戴上了潔白的小花。“孩子,你慢走。”“楊強烈士英靈永存。”“為民捐軀英雄本色”人們用最樸素的語言和行動這樣表達痛失親人的心情。
8月25日,輝縣市殯儀館內,人群聚集,人們向英雄作最后的告別。殯儀館內悲泣一片,哭聲震天。“英雄啊,你是為救我們犧牲的呀……”靈堂前,20多名洪洲鄉滿頭銀發的老人們長跪不起。86歲的老太太李秀娥拄著拐杖,走了3個小時的山路,到追悼會現場,一步一回頭,哭著說:“孩子走了,我要送送他。”大學生李麗霞專門從鄭州趕來,她抽泣地說:“汶川抗震來了解放軍、玉樹抗震來了解放軍、舟曲抗泥石流來了解放軍,我要來看看這位為太行山抗洪的解放軍,解放軍是我崇拜的英雄啊……”
一些網友還在網上開設了靈堂,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祭奠楊強壯舉。“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和平時的英雄,特殊戰場上的烈士,楊強更可貴。”“楊強哥哥,因為你,身邊的烈士,我知道和平時期軍人也有危險,也有犧牲,但也因為你,我今天一定報名參軍!”“沒有誰不珍惜生命,沒有人不眷戀家的溫暖,但總需要有人沖上去,頂上去。如再有洪水,我會像楊強一樣沖上去。”……
一個年輕的軍人走了,千人悼念,萬人送行。
楊強,這位年輕優秀的大山之子,將他的青春和生命,將他挺拔英武的身軀,融入巍巍太行,鑲入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