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臥冰的傳說,是中國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故事發生在遂平縣和興鄉金劉村王莊,其傳說故事距今已有近兩千年歷史。
王祥(184-268年),字休征,漢末晉初人。相傳母親生下他不久便去世了。后來,他的父親又娶了朱氏為妻。朱氏對王祥很嚴厲,只要王祥一做錯事,就會對他打罵體罰,還經常在王祥的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
故事講的是:王祥的母親生下他不久便去世了,后來,他的父親娶了朱氏為妻,朱氏對王祥很嚴厲,總是打罵王祥,有一年冬天,王祥的繼母病重,郎中告訴王祥,只要他的繼母吃了鯉魚和郎中配的藥就可以痊愈,王祥就跑去村外的河塘,不畏嚴寒,用自己的體溫融化了河塘里厚厚的冰塊,并伸手捉住一條鯉魚,飛快帶回家里給自己的繼母。當王祥的繼母知道了王祥的行為時,為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感到慚愧,向王祥道歉。 不久,繼母朱氏的病果然好了。她得知王祥愛讀書后,每天精心照顧王祥的起居,讓王祥能安靜地研讀圣賢論著。王祥也不負眾望,最后被朝廷看中,讓他做了溫縣縣令,后又擢升為大司農、司空、太尉;其臥冰求鯉的故事也被民間傳為二十四孝之一。
里人被王祥的孝心深深感動,便把他曾經臥冰求鯉的那條河稱之為孝感瀆,把王祥臥冰處的河面稱為“心坎塘”,將王祥生活過的村子定名為“鯉臥灘”。
2009年被列入 河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