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穎塔位于河南省汝南縣城南,原在吉祥寺院內。與南海寺隔水相望,據傳為唐代和尚悟穎所建,根據建筑結構考證應為宋代早期所建。因為外壁磚與磚間用白灰漿粘合,墻體相鄰的磚縫無岔分,數層磚疊加齊砌,相鄰豎縫沒錯開,壁體里磚與磚間用黃泥漿粘合,既保留了唐代黃泥漿砌塔的特點,又開創了用白灰漿壘砌磚塔的新工藝,是河南境內宋塔的特點。
俗傳每逢夏至,正午無影,證明此處為天中處。塔高13層(實際9層)26米,每層各有特色,有拱券門、圭形門、假門、假窗、佛雕磚等,各層建筑風格及裝飾也有所不同,塔門向南,平面六角形,單樓閣式磚塔,整個塔身用青灰色磚砌成,塔身從第一層以上,面積逐層收斂,每層高度逐層均勻遞減,塔體呈圓錐形,使整塔外廊呈拋物線形,給人以秀美之感。第二層設塔心室,塔身基座是單層須彌座,座的束腰部分每層用四根柱分隔,橫柱之間的磚面上,雕有山羊一對,童子兩個,還有蓮花、牡丹等花卉圖案和盆景,栩栩如生。塔檐下的磚砌是仿木結構型斗拱,斗拱下為斷面,呈“T”形闌額與普柏枋,斗拱上為磚雕方形飛椽與檐椽,檐部覆蓋磚雕重唇板瓦,各隅翼角下有磚雕雙瓣形老角梁頭。塔頂上為六角形剎座,上為寶瓶狀鐵剎,剎頂施火焰寶珠。塔內有盤旋梯道,向上漸低小,拾級登臨第八層圭門處向外眺望,汝水宛如玉帶、小南海幽靜如畫、南海禪寺氣象森森,一片風景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據史書記載:該塔建成后的近千年中,曾經歷十三次不同等級的地震,至今安然無恙,體現了古代建筑藝術的精湛,是豫南地區最早的古塔。1963年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被批準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