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硯是中國五大名硯之一,始于唐,興盛于宋,是歷代書畫家贊賞和珍愛的佳品。早在宋代,當時著名畫家米芾在其專著《硯史》中記述云:「唐州方城葛仙公巖石,石理向日視之,如玉瑩、如鑒光、而著墨如澄泥,不滑、稍磨之,墨已下……良久墨發生光,如漆如油,有艷,不滲也,歲久不乏,常如新成,有君子一德之操,色紫可愛,聲平有韻,亦有詹青白色。如月如星而無暈。」米芾作為一代書畫宗師,一生收藏許多名硯,然而一方出于黃石山的正紫石硯,一直是他心中的「天下之瑰寶」。宋代「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大書法家黃庭堅,從好友處得一方黃石硯,愛不釋手,珍而藏之,并親登黃石山,賦下「探囊贈研頗易墨,近出黃山非遠求;乃知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當窮搜」的贊美詩句。在眾多文人名流影響之下,黃石硯開始走出黃石山北麓的「硯瓦石溝」。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久已不聞的采石、刻硯之聲又開始零星回響在黃石山間。一九九三年十月,中國黃石硯榮獲中國國際書畫博覽會金獎;一九九四年,中國黃石硯參加全國石硯展覽,并獲石質、工藝雙項金獎,從此,黃石硯再度「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