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馬懿率四萬步騎北伐遼東叛將公孫淵,北渡黃河途經家鄉溫縣時,在縣城南門外濟水河東岸的虢公臺上,宴請地方官吏和父老鄉親。宴會上,司馬懿命樂隊演奏得勝鼓加以助興,震天動地的鼓聲隆隆作響,久久在天地間回蕩,令人心曠神怡,蕩氣回腸。司馬懿更是神采飛揚,欣喜若狂,慨然作歌:“天地開闊,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濟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激動人心的情景令眾鄉親感慨萬分,他們被得勝鼓優美的鼓聲所震撼,紛紛懇求將此鼓曲賜給家鄉。司馬懿欣然應諾,立即令人予以傳授。由此,得勝鼓便由軍隊傳入民間,被后人稱之謂“司馬懿得勝鼓”。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司馬懿得勝鼓歷經滄桑,代代傳承,經歷了三國時期的誕生期,晉代時期的鼎盛期,隋代至清代時期的傳承期,中華民國時期的低潮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復興期,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