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內黃縣文廣新局、教體局在該縣職業教育中心聯合舉辦的內黃縣中小學體育教師梅花拳培訓班正式開班,從而啟動了該縣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進課堂”為主要內容的非遺保護工程。
為了讓省級非遺項目梅花拳走進全縣中小學校,把強身健體的梅花拳納入體育教育學之中,使之發揚光大、世代相傳,內黃縣特聘請了梅花拳研究者—— 安陽師范學院馬愛民教授及多次榮獲國家、省、市武林大賽獎項的梅花拳大師,進行理論和專業授課,全縣40多名中小學校優秀體育教師參加培訓。培訓結束后,梅花拳就將作為內黃縣中小學校體育必修內容納入正式教學計劃,適時還要在各學校舉辦不同規模、不同層次的梅花拳競賽,使梅花拳這一優秀民間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內黃梅花拳是2009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習練時以五種姿勢進行,呈梅花狀,故稱梅花拳。內黃梅花拳在明末清初由梅花拳第四代傳人鄒志剛、孟友德傳入內黃。康熙年間,內黃丁莊的武探花楊炳得梅花拳真傳,并將其發揚光大。梅花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拳派之一,它文武并重,是我國文武雙修的唯一拳派,自楊炳始創以來,以內黃為中心,遍布冀、魯、豫等地,輻射全國數十個省、市、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