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宮殿遺址
宮殿在建筑過程中,還要舉行許多祭祀儀式。從發掘出來的遺跡推測,打地基前,先要舉行奠基儀式,在屋基范圍內埋下一些奴隸和牲畜。安放柱礎的時候,又要在屋基的前面埋下奴隸和大量的牲畜。在一座面積比較大的宮殿基址前面,發現埋有1個奴隸、30頭牛、111只羊、78條狗。另一座較小的宮殿基址也發現埋有1個奴隸、10頭牛、5只羊、21條狗。安裝門時,在門的左右兩側和前面,分別埋有跪著的武裝侍從,有的還持矛或盾,多至5—6人;同時在屋內左右兩旁,各埋2—3個女奴隸。最后,宮殿落成,還要用大批奴隸和車馬埋祭。
殷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跡
目前中國最早的馬車是1935年從殷墟發現的。殷墟展出的6座殷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跡,是華夏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些馬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每坑葬1車,其中5坑隨車皆葬兩馬,4坑各葬1人。經鑒定,殉人中多為成年男性,另有1少年男性。商代馬車的主體結構是由木頭制作而成,經過三千多年的歲月流逝,木頭部分已經腐朽,木質化的土壤重新再現了車馬的雄姿。馬車結構基本相同,一輛完整的馬車是由一個車衡,兩個車軛,一個車轅,一個車廂組成的。有的馬車坑里的馬車還帶有漂亮的馬飾,比如:制作精巧的銅鈴、銅轄頭套、蚌環等。
中國文字博物館大門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行政東區中軸線北端,與市區西北部甲骨文的發祥地——殷墟遙相輝映,是經國務院批準建設的集文物保護、陳列展覽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博物館。2009年11月16日,中國文字博物館開館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中國文字博物館,作為一座全面反映和研究中國各民族文字,文字歷史,文字文明的專題博物館,通過薈萃中國歷代中國文字樣本精華,講解中國文字的構型特征和演化歷程,反映中華文明與中國文字的研究成果,展示中華民族文化和燦爛輝煌的文明。
天寧寺文峰塔
安陽天寧寺位于河南安陽市文峰南街西段。創建于隋代仁壽初年(公元601年),五代、宋、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擴建。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府知府黃邦寧主持重修,天寧寺規模達到鼎盛,被譽為“南北叢林之冠”,是一座傳統寺院建筑群。在南北中軸線上有照壁、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雷音殿、延壽殿、觀音殿、彌陀龕等建筑,東、西兩側有鐘、鼓樓、天寧塔、文昌閣和僧堂、齋堂數座。天寧寺東部為古典園林“慕韓園”,規模宏大,雄于河朔。天寧寺塔(文峰塔),始建于五代后周廣順二年(公元952年),磚木結構,密檐式佛塔,通高38.65米,共分五層,塔體為八角形,第一層塔身八面有高浮雕佛傳故事;塔身自下而上逐層外擴,形成上大下小的優美外觀,在全國屬首例;每層檐下施磚質斗拱。沿塔內旋轉階梯可登塔頂。塔剎為一高10.8米的喇嘛式塔。2001 年6月,被國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