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寺石窟是在一整塊巨石上雕琢的。這塊巨大的孤巖,乍一看,倒真像是從別處運來單放在浮丘山巔這片平整的山頭上的;又好似從天上掉下來的,讓人聯想到黃山的飛來石。
是“山上山”的奇特景觀,觸發了人們的想象力吧:這塊飛來的巨石莫不是上天的旨意?先人們于是將它與佛的形象聯系到了一起。
民間傳說這塊奇石來歷不凡。一種說法是,它是女媧補天留下來的。傳說女媧補天煉了三百六十六塊五色石,補天用了三百六十五塊,把一塊既不方又不圓的巨石扔到了浮丘山上。原來浮丘山很高,這一下把浮丘山壓得又低又矮。頑石被拋棄后,自命不凡,立志修煉成才,等待時機造福人間,一直到了唐代……
另一種說法是,它是極樂世界須彌山上的鎮山石。傳說,如來佛途經須彌山時,衣角被此石掛住,怎么都解不開。佛就問它:“你莫不是要出須彌山?”這一問,佛的衣角被放開了。于是,如來佛就把它放到東海海底,讓它在那里忍受更多的寂寞。佛說:“啥時候海枯石干,便是你出世之時。”后來,也不知過了多少萬年,靈石靜靜地修煉,耐心地等待。終于有一天海水干涸,海底成了平地,靈石得以重見天日。等到了唐代,佛事大興,武則天在洛陽龍門捐脂粉錢開鑿了奉先寺盧舍那大佛。一時間天下效仿,浚縣的善男信女終于發現了這塊精修了萬年的靈石,開洞造佛,普渡眾生。靈石這才了卻了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