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舊時指纏足婦女的腳。傳說南唐李后主的愛妃裊娘,芳玲一十有六,堪稱傾城傾國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琴棋書畫、無其不能,頗令后主寵愛,唯性格孤僻,終日不離宮門。后主為討她喜歡,派專人為她設計了一套十分得體的艷服,腰間和裙子下邊鑲了九十九個金鈴鐺,兩條褲腿下又鑲了八十八個金鈴鐺。每逢后主接見時,她那三寸小金蓮,在地毯上的金蓮花和葉子上緩緩移步。只見風擺柳枝、裙裾阿挪,搖搖欲墜,金鈴叮鐺,步法奇美,令人陶醉。后人有形容女士步態優美時,常有步踏金蓮之說。此后,各代帝王均以喜愛金蓮小腳為美。王公大臣紛紛效仿,這就又應了那句“君主好細腰,宮中餓死人”的老話。真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后逐漸傳到民間,平民中的小腳也就多了起來,甚至造成了婦女如果腳大就難以嫁人情況。及至清朝,婦女纏腳這個陋習,由于政府的封建專制而達到了惡性發展的頂峰。而把婦女從纏腳陋習中解放出來,從孫中山的辛亥革命開始到解放初纏腳陋習的徹底絕跡,竟用了一百多年,可見舊的傳統習慣是多么的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