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
呂洞賓成仙得道前,在其祖籍河中府永濟縣有個同鄉結拜兄弟,姓茍名窅。茍窅家境貧寒,為人忠厚,不幸父母早年雙亡。呂洞賓便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居住,資助他繼續讀書。
一天,呂洞賓的一位客人,見茍窅讀書用功,儀表堂堂,便托呂洞賓從中說和,想把妹妹許配給茍窅。呂洞賓深恐茍窅貪戀床第之歡影響學業,耽擱前程,堅決謝絕。可是茍窅聽說姑娘貌美賢惠,執意應允這門親事。呂洞賓考慮再三,對茍窅說:“賢弟既已打定主意,我不阻攔,不過新婚頭三夜我來陪伴新娘。”茍窅聽了又氣又惱,大為吃驚:呂兄一向品端行正,咋有這不軌之念呢!細一想:寄人籬下,自矮三分,吃人家的李短嘛。再說,結婚時一應開銷也要呂兄家承擔,咬咬牙也就答應了。
茍窅新婚那天,呂洞賓跑前跑后鋪排張羅。到了晚上,茍窅只好躲到別處;呂洞賓來到洞房,之見新娘蒙著蓋頭倚床而坐,他卻坐在燈下埋頭讀書,并不理會新娘。沒人揭去蓋頭的新娘左等右盼不見動靜,等到半夜,只好自己和衣而睡,天明醒來,早已不見新郎,新婚三天都是這樣。
茍窅苦苦熬過三天,第四天晚上一進洞房,見新娘正傷心落淚,邊哭邊說:“相公為何一連三夜都不與奴同床,只顧埋頭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一句話問的茍窅目瞪口呆。新娘也看出點蹊蹺:“怎么換了新郎?”夫妻倆琢磨半天才恍然大悟,茍窅一跺腳說“原來呂兄怕我貪歡,影響讀書,這是在激勵我呀!”新娘更是感激涕零,夫妻倆商定:日后定將報答呂兄的大恩。
轉眼幾年,茍窅果然金榜題名。夫妻二人千恩萬謝,揮淚告別呂洞賓一家,前往赴任。一晃又是幾年,不幸呂洞賓一場大火燒掉萬貫家產,居家老小只好在茅草庵中寄身。生活實在難以維持,呂洞賓便去找茍窅求救。一路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茍府。茍窅對呂兄的境遇非常同情,好吃好喝,熱情款待,可就是不提幫補之事,一連住了幾個月也沒討到一點銀兩。呂洞賓暗想:人情薄如紙,不可再與這忘恩負義之人相交。一氣之下,不辭而別。
呂洞賓回到家鄉,老遠就看到自家燒毀的廢墟上蓋起了新瓦房,一進家門更讓他大吃一驚:街門上貼著白麻紙,當門停放著棺木,供桌上安防著呂洞賓的排位,妻子兒女正披麻戴孝嚎啕大哭。呂洞賓愣了半天,輕叫一聲“夫人。”夫人回頭一看,驚嚇不已:“你、你、你是人,還是鬼?”呂洞賓更覺奇怪,我好端端個人,咋能是鬼?夫人端詳半天才回過神來:“哎呀,嚇死我了,莫不是我在做夢吧。”原來呂洞賓離家不久,就來一幫工匠準備物料,為呂家蓋房,房子蓋好后就走了。昨天又一幫人抬來一口棺材,說是呂洞賓在茍窅家身患疾病去世。晴天霹靂,正當夫人哭的死去活來,不想呂洞賓回來了。呂洞賓沉心琢磨,原來是茍窅賢弟玩的點子呀。他找來斧頭“咔嚓”一聲劈開棺材,里面盡是金銀財寶,還有一封信,上寫“窅弟不是負心郎,送哥金銀又蓋房,你讓弟妹守空房,我讓嫂子哭斷腸。”蒙在鼓里的呂洞賓如夢初醒。
從此,呂洞賓和茍窅家更加親密,因為“茍窅”和“狗咬”同音,世代傳來傳去竟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