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鞋踏破覓創新 千年古陶育生機
2012/8/24 17:24:2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浚縣素有“黃河古陶之鄉”的美譽,古陶制作已有幾千年歷史。近年來,鶴壁市古風陶藝公司堅持科技創新,不斷加大技改力度和新工藝應用,使千年古陶重新煥發生機。
這里是鶴壁市古風陶藝公司的生產車間,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創作的陶藝作品題材廣泛、風格五花八門,在創作的手法的上也各不相同。特別是油畫、壁畫等以前從沒有用過的創作技法,都應用在古陶創作上,這在中國古陶創作上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因為這次創作者全部都是受邀而來的省內雕塑或繪畫界的名家。
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雕塑家 宋文超:“這個作品我初定為生命之源,生命之源顧名思義就是表現水是生命之源,我們多么希望我們家鄉的水還是一股清泉,來養育著我們、滋生著我們、哺育著我們,這就是我們這個作品的主題。”
與宋文超創作風格不同的是,從事油畫專業的王剛教授采用的是集合模塊創作,他將創作100個表情各異的臉譜,用于表現中國千千萬萬的農民工。
中原工學院教授 王剛:“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塊土地就是供養我們衣食住行,那么文化就是承載在這塊土地上,表現的就是農民和土地的一種關系,是一種永恒的關系。”
由10多位雕塑繪畫家創作古陶是古陶制作的重大突破,也是在技藝上的創新,這不僅可以提高黃河古陶的價值,而且也為古陶創新發展提高許多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方法。
鄭州壁畫院院長 張松正:“我們就是要通過藝術家的手,和我們的千年古泥來一次接觸,藝術性接觸,把我們千年的黃河沉泥變成一種新的藝術品,賦予古風陶藝一種新的精神內涵和形式面貌。”
為了更好的傳承古陶文化,鶴壁市古風陶藝公司還不斷在燒陶技術上創新。最近他們又投資80多萬元對原來的土窯進行改造,新建一個天然氣燒制爐,這樣不僅可以對燒制溫度進行嚴格控制,而且會大大提高古陶燒制的質量。
鶴壁市古風陶藝有限公司 總經理 王佩雨:“以前窯爐裝窯出窯需要七天時間,現在新的幾個小時就可以出窯了,為下一步降低成本、批量生產奠定了好的基礎。”
近年來,鶴壁市古風陶藝公司為科技創新為突破口,不斷挖掘古陶制作內涵,成功的突破了傳統的紅、灰、黑三色,焙燒出石青、石綠、絳紫、黃等色澤。同時,在保留傳統造型特點上又大膽吸收現代造型藝術手法,開發出上百個規格的產品。通過創新,使得千年古陶重振雄風,黃河古陶產業迅速壯大。【原標題:鐵鞋踏破覓創新 千年古陶育生機】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鶴視新聞網 2009-4-25 作者:會杰 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