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一步提高傳承人的傳承能力和工作水平,12月8日,由省文化廳舉辦的河南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在鄭州開班,省文化廳副巡視員孫鵬、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劉春曉、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裴景嶺等領導出席開班儀式。
開班儀式上,省文化廳副巡視員孫鵬從舉辦培訓班的重要意義、目的和通過培訓工作建立良性互動機制等三個層面做了系統闡述。他指出,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的突出特點就是活態性,保護非遺項目首先要保護傳承人,傳承人是重要的文化承載者和傳遞者,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存活在這些杰出傳承人的技藝里,尤其是某些具有特殊技藝和極高文化價值的瀕危非遺項目,只有依靠傳承人才得以世代相傳。在目前很多項目存在瀕臨滅絕和人亡藝絕的困難局面下,我們更應該保護好傳承人,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讓傳承人更科學、積極地傳承、培養后繼人才,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一代代傳下去,真正做到無愧于祖先,無愧于子孫后代。
他強調,作為傳承人一要增強榮譽感,認識到大家所從事工作是弘揚傳承中華文明的莊嚴使命,是保存和傳遞優秀文化遺產的高尚事業,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偉大工程之一。二要明確責任,認識到自身既是在傳統文化研究、保護、傳承方面有突出成就、有主要貢獻的優秀人才,又是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的帶頭人和表率,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更應該把傳統文化的內涵、形式傳承好。三是樹立自信心,面對困難和問題,應該相信黨和政府對非遺保護不斷重視、社會各界關注度越來越高,應當充滿信心、樹立自信,非遺事業會大有作為。
他還指出,積極探索建立良性互動的機制是文化部門今后工作的重點,樹立服務理念,對代表性傳承人這個精英群體,要通過完善政策、法規,建立一個有利于非遺保護傳承的社會空間,通過項目名錄體系和傳承人體系以及相關扶持措施,為傳承人建立一個寬松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通過完善展示展演等場所,為非遺工作建立一個廣闊的平臺。他還鼓勵和希望大家珍惜學習機會,借助培訓班這個平臺,相互學習和交流,提高認識、提升傳承人的非遺保護工作能力。
本次培訓班為期兩天,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劉春曉、副處長張永俊,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專家方可杰等在培訓班上做了專題報告。內容包括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概況及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基本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解讀、代表性傳承人如何更好地開展保護和傳承工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基本方法等。
作為加強非遺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1年以來,省文化廳相繼舉辦了五期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對文化部、省文化廳公布的84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642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了系統培訓,期間,多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的專家應邀授課,效果十分明顯。通過培訓班的舉辦,參訓傳承人普遍感受到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無比的自豪感和強烈的責任心,他們紛紛表示要不斷學習提高,當好傳統文化的守望者,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