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網(wǎng)上一篇博客“扁鵲見蔡桓公是歷史的騙局”短短幾天一舉拿下萬余點擊量,網(wǎng)友紛紛感嘆,原來自己小時候?qū)W的課文《扁鵲見蔡桓公》竟然是歷史的誤會,這篇博文引用紀連海的新書《縱論齊國風云人物》,他用夸張而搞笑的口吻說,歷史上根本沒有蔡桓公,節(jié)選自《韓非子·喻老》里的這個小故事純粹是美麗的誤會。
蔡桓公會不會是齊桓公?
“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一個被稱為‘蔡桓公’的人,倒是有一個被人稱為‘蔡桓侯’的人,可是這個被人稱為‘蔡桓侯’的人在公元前695年就死了。他死時距離出生于公元前407年的扁鵲還要早上280多年呢;再說,這個蔡國也在隨后的公元前447年被滅亡了,而那時的扁鵲仍然沒有出生呢。”那么,到底是韓非子瞎編呢,還是不小心把主人公寫錯了名字?
紀連海經(jīng)過考證后認為,這個蔡桓公不是別人,就是齊桓公。故事原本是這樣的:有一天,神醫(yī)扁鵲到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看望當時的國王齊桓公,還沒咋地,就跟國君說:“您呀有病了,要趁早治。”誰聽見一個人還沒給自己仔細檢查就說自己有病的,都會很生氣,更不要說惜命如金的國君了。于是齊桓公諱疾忌醫(yī)了,死活不相信自己有病。扁鵲很無奈,只好先打道回府。不過出于對齊桓公的負責和自己醫(yī)術(shù)的自信,他又三番五次地覲見齊桓公,到了第三次看望齊桓公的時候,扁鵲瞧了瞧,想這人已經(jīng)病入膏肓了,沒得治了。這位神醫(yī)知道后果,立馬逃到了秦國。沒多久,公元前356年,齊桓公駕鶴歸西了。是不是和我們學的課文十分相似?沒錯,就是換了個國君的名字而已。
此齊桓公非彼齊桓公?
紀連海推斷的依據(jù)是:扁鵲成為大名鼎鼎的神醫(yī)之后,蔡國已亡,而齊國此時的都城就在原來蔡國的都城舊地上建的。不過,這里的齊桓公和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齊桓公還不是同一個人。
大名鼎鼎的那位齊桓公——姜小白,在位時期曾收留一個難民,這個難民來自齊國的鄰國陳國。當時陳國的國君叫陳厲公,陳厲公死后,陳國陷入大亂,陳厲公的一個兒子叫陳完,他就來到了姜尚(姜太公)所建立的齊國避難。當時齊國有七大家族,分別是田、鮑、欒、國、慶、高、高,有兩個姓高的。陳完的四世孫叫田桓子,在公元前545年,他聯(lián)合了鮑氏、欒氏、高氏幾家共同滅掉了齊國的另一個大家族慶氏。此后又過了一些年,他又聯(lián)合鮑氏滅掉了欒氏和其中的一個高氏。
后來,田家發(fā)動了政變,當上了宰相,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公元前391年,田家后人國相田和把姜氏齊國的最后一代國君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而國相田和就成了整個姜氏齊國土地的主人。從此以后,姜太公建立的齊國徹底跟歷史說了拜拜。
所謂養(yǎng)虎為患吶!當時的周王室實在沒法子,只好在公元前386年,正式冊封田和為齊侯。田和有個兒子,就是田氏齊國的齊桓公。
扁鵲不可能活了300歲
如果扁鵲真的給蔡桓侯治過病,那么大約在公元前695年,還流傳一個故事,說他曾經(jīng)給虢太子治病,這時間是在公元前655年左右;給齊桓侯看病,大約在公元前356年,另外,《戰(zhàn)國策》記載的扁鵲見秦武公,大約在公元前309年,關(guān)于他行醫(yī)的記錄到此為止。那么粗略算來,這位扁鵲先生活了300多歲了,比老壽星還壽星。
其實,“扁鵲”并不是那位治療齊桓公的神醫(yī)的真名。在他那個年代,任何醫(yī)術(shù)高明的人都可以叫做“扁鵲”,這稱呼來源于上古軒轅時代的一位醫(yī)術(shù)高超的人。另外,“扁鵲”飛到哪里,就給那里的人帶來平安喜樂,就像江湖游醫(yī)一樣。所以,真實的扁鵲不可能活了那么久,他的時間跨度那么大,有兩種情況:一是人們驚嘆他的醫(yī)術(shù),于是就給他編造了很多小故事;二是有很多名叫“扁鵲”的醫(yī)生,活躍在戰(zhàn)國時期,他們中有的人醫(yī)術(shù)還真不賴,但是大家都叫“扁鵲”,后人編輯史書的時候,干脆混淆了,于是多人綜合產(chǎn)生了一個超級扁鵲。至于歷史屬于哪種情況,我們都沒辦法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