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經濟概況
2013/4/15 11:32:0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改革開放以來,濟源市委、市政府歷屆領導班子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思想,適時調整發展思路,促進了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八五”之前,濟源的發展主要以農業經濟為主,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提下,堅持發展“五小工業”。在此基礎上,1987年,濟源將發展路子定位于工業旅游城市。1990年,濟源進一步提出了“以市屬骨干企業為支撐,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思路,把加快發展的主要增長點鎖定在工業經濟上。199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突出工業帶動,堅持‘四輪'(農業產業化、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旅游業)驅動,調整優化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的發展思路,促進了全市經濟的健康發展。進入新世紀,濟源制定了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的“十五”發展綱要,確定了12%以上的年均經濟增長目標,并根據全市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對濟源的發展進行重新定位,提出了“一爭一創”的目標,即“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全省爭第一,城市品位在全省創一流”。2003年,市委、市政府結合濟源實際,及時提出了在中原地區提前十年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在這一系列重要決策的指導下,濟源始終把加快經濟發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作為主題,把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為主線,大力推進產業、產品、城鄉、所有制、企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了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2009年,生產總值完成311億元,增長14.2%;財政總收入達37.1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0億元,增長10.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5.01億元,增長17.4%;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38.22億元,增長4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9億元,增長32.8%,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6.3億元,增長3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9.8億元,增長19%;投資7.8億元,較好地完成了省定10大實事和市定8件實事,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98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763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較上年實際增長9.7%、10.7%;城鎮化率達 49.01%,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59‰以內。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