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禹(?—公元前5), 字子文,河內軹(今河南濟源東)人,西漢著名經學家。張禹幼年喜歡卜相,并能說明卜相的意思。青年時期,張禹到長安從沛郡施讎學《易》,從瑯邪王陽、膠東庸生問《論語》。初元中,成帝即位,崇尚經學,敬重師傅,以師賜禹爵關內侯,食邑六百戶,拜為諸吏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給事中,領尚書事。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為丞相,封安昌侯。鴻嘉元年(公元前20年)致仕還鄉,“賜安車駟馬,黃金百斤,罷就第,以列侯朝朔望,位特進,見禮如丞相,置從事史五人,益封四百戶”。張禹雖居家仍參與國家大政的制定和實施。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卒,謚號節侯。張禹為帝師時,以《魯論》為基礎,參考《齊論》,合而為一。稱《張侯論》,為后氏所貴。東漢靈帝時,刻熹平石經以為藍本。今天通用的《論語》仍是《張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