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食五毒餅,是濟源具有幾千年歷史的獨具特色的民俗傳統。初夏時節正是毒物滋生活躍的時候,因此古人會食用“五毒餅”祝愿消病強身,祈求健康。早在清朝時期的《燕京歲時記·端陽》中就有記載:“每屆端陽以前,府第朱門皆以粽子相饋飴,并副以櫻桃、桑椹、荸薺、桃、杏及五毒餅、玫瑰餅等物。”有文字記載可考的五毒餅有兩種:一種是用棗木模子磕出來,上吊爐烤熟,出爐后提漿上彩,表面上再抹一層油糖,點心上有凸凹的花紋的五毒餅,一種是翻毛酥皮餅,然后蓋上鮮紅的“五毒”形象的印子的五毒餅。
在當地,端午節與春節一樣,受到人們的重視,而端午節食五毒餅必不可少。此民俗傳統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