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淵源
根據1986年中國社科院和澳大利亞共同主編的《漢語方言地圖集》里首次把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李榮先生提出的中國第十大漢語方言“晉語”列入,從此晉語脫離了“官話”(俗稱“北方話”),成為與官話、吳語、粵語、閩語、湘語、贛語、徽語、客家話、平話相并列的一大漢語方言。 晉語是漢語口語的一種,但是語言學家對晉語在漢語口語的諸多種類里分類的地位尚未達成一致的意見。一些人認為晉語應該歸類成官話的一種,另一些人則認為晉語應在漢語諸多口語中自成一系。
(二)地理范圍
濟源方言區不僅僅包含濟源市,還包括焦作市的沁陽博愛等縣市。濟源方言區基本上是由王屋山太行山和黃河構成的地帶。東西唱約120公里 ,南北約50公里。濟源話和沁陽話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在濟源市濟源方言也是有所區別的。在西部的靠近山西的邵原鎮、下冶鎮和濟源東部的方言也有差別,靠近黃河的一帶和濟源東部方言有所差別。我這里說的濟源方言是特指濟源市區所說的濟源話。除了個別的鎮,濟源話基本上和市區所講的濟源話沒有差別。
(三)濟源方言的詞匯
1.特殊的親戚人稱稱謂
爸爸(爸、達、 呆、伯(bei))、媽媽(媽、娘(niang 一聲 或讀niao 一聲 )、外公(外(wei)爺)、外婆(外(wei)婆、婆婆 )、曾祖父(老爺)、怎祖母(老奶)、舅媽(婧 jing)、妻子(屋里人 連音讀法 wi ren)丈夫(外頭人) 岳父(老丈人) 岳母(老丈母) 小男孩(毛孩) 小女孩(毛妞)傻子(熏球)
2.時間表示方法
今天(即隔 )明天(明天)昨天(夜隔 ) 前天(前夜隔)、后天(后夜隔) 中午(晌午) 傍晚(測黑兒)、夜里(黑地)、喝了湯(天黑后) 春節(年下) 剛才(才尼尼、奈佛 fo)、什么時候(多在)
3.動物稱呼
牛(ou )、蛇(長蟲)、 烏龜(老鱉)、渠圈(蚯蚓) 瓢蟲(花大娘)老鼠(老出)、豬(嘮嘮)、蟋蟀(土唧唧)、蝸牛(光光牛 ou)、狗(狗娃 wao)、貓(貓娃 wao)雞、(雞娃 wao)、麻雀(噓噓)、喜鵲(螞蟻鵲 qiao)
4對身體各部位稱謂
頭(的囊) 、脖子(脖疙瘩兒)、腋下(胳老汁)、肚臍(肚不臍)、膝蓋(屹可樓)、眼睫毛(眼則毛)臂腕 (屹肘灣)
5、植物的稱呼
香菜(芫荽(yan sui) 、茄子(qiao 橋)、辣椒(秦椒)、土豆(洋芋)玉米(一 入聲 茭)、
6.其他的常用詞
算啦(去球) 、不怎么行(不搶中)、蹲(谷舉)、丟(沒me影)、下滑(突魯)、最后(末 入聲 蹲)、餓(肚饑)、夾(槣)、踩(跐 ci)、一起(廝跟)、臟水(惡水)、小孩子打架(閣氣)、喜歡(待見)、餃子(扁食)、皺紋(忔皺紋)、衣服不展(忔 皺)、不干凈(澁 奈)、磨磨蹭蹭(佯 打 耳 睜)、老年人啰嗦(韶 刀)、小孩子鬧人(作鬧 次道)、臺階(屹臺)、怎么了(咋了呀)、如果(要是)
從濟源方言中詞匯和其它詞匯的相似度看,濟源方言中大部分的詞匯是和河南話一樣或是類似的,其次是山西話,還有一少部分是和南方一些省的詞匯相同。濟源方言中特有的詞匯中還保留著一些古白話中的詞語,所以濟源方言雖屬于晉語區,濟源話山西人不明白,河南人也不理解。
濟源方言中最能體現河南話的影響的是“中”、“中不中”,“中”這個詞幾乎成了河南話的代名詞。雖然濟源方言中吸收了大量的河南方言中的詞匯,但這些詞的讀法卻和河南話中這些詞的讀法有很大的區別。濟源方言中的這些詞基本上還是沿用自己原來的發音系統,故雖然詞匯變了,但發音卻基本沒有改變。在河南話中,“中不中”是發四聲音,但濟源方言中卻是發一聲的音。
方言學上濟源話劃為山西話里的邯新片(邯鄲、新鄉)
數字雙讀法是指在濟源方言中,每個數字會有兩個不同的讀法。第一種讀法是不帶量詞的非量詞數字讀法,這種讀法后面可以跟上量詞。
一(yi入聲) 二(er 輕聲)三(san 輕聲)四(si 輕聲)五(wu 四聲)六(六 輕聲)
七(qi 入聲)八(ba 入聲)九(jiu 四聲)十(shi 輕聲)
還有一種讀法是后面不能跟上量詞,這種讀法本身已經包還了對量詞的讀法的量詞數字讀法。
一(ye 輕聲) 、二(lia 四聲)、三(sa 輕聲)、四(se 輕聲) 、五(we 四聲)、六(luo 輕聲)、七(qie 輕聲)、八(ba 輕聲)、九(jue 四聲)、十(she 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