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濟源縣是苗姓起源地,因地處濟水之源而得名。濟源縣古時被稱為苗邑,這里苗姓人占全縣人口得1.66,約九千多人。春秋時,楚君若敖的兒子伯比有封邑在斗,后代便以斗作為姓氏。伯比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子文任楚國令手,二兒子子良任司馬。子良的兒子叫斗越椒,生下來的時候子文就說:“這孩子樣子像熊虎,哭聲像狼叫,將來長大后一定會禍害全家,別養活他吧!”子良沒有同意。后來子文臨死前,把全家人叫到跟前,告誡他們說:“如果有一天斗越椒在楚國執政,大家趕快離開楚國,別讓若熬氏絕了后!”斗越椒長大以后繼任司馬,當時任令尹的是子文的兒子斗般,斗越椒指使另一個大臣到楚莊王面前去說斗般的壞話,楚莊王便殺死了斗般,讓斗越椒當了令尹。不久,斗越椒又想篡奪王位,楚莊王先用文王、成王、穆王三族子弟做人質同他講和,可是斗越椒不同意,于是雙方便擺開陣勢交起戰來。斗越椒死在亂軍之中。其兒子賁皇逃到晉國,晉君把苗邑(河南省濟源縣西南)封給他,所以又叫苗賁皇。他的后人便是苗氏。苗姓在浙江省東陽郡(東漢置長山縣。三國吳置東陽郡。南北朝梁改置金華郡。隋廢郡改置婺州,改縣為金華)發展成望族,世稱東陽望。苗姓當今雖不算大族,但其名人卻不絕于史書。宋代有曾經大破鬼章,軍功彪炳的大將苗援;討降生羌、威鎮洮西,又與李憲取定西域的名將苗綬等,也是苗姓之中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