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瀆廟
濟瀆廟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館”。濟瀆廟,全稱濟瀆北海廟,位于濟源市西北2公里濟水東源處廟街村,是古四瀆唯一一處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現存最大的一處古建筑群落。
濟瀆廟的歷史:
古時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并稱“四瀆”。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朝廷為祭祀“四瀆”神之一的濟瀆神建廟,濟水原稱北瀆大濟之神,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晉封為清源公,因此又名清源祠。唐貞元十二年(796年),鑒于北海遠在大漠之北,艱于祭祀,故在濟瀆廟后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 (公元1125年),濟瀆神被封為清源忠護王,北海神被封為北廣澤王。宋、元擴建,至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廟宇擴建到400畝,占地33萬余平方米。
濟瀆廟的結構特點:
濟瀆廟坐北朝南,總體面積布局呈“甲”字形,總面積86255平方米,現存古建筑72間,占地10萬余平方米。現存建筑,在中軸線上有清源洞府門 (山門)、清源門、淵德門、寢宮和臨淵門,龍亭、靈源閣等;兩側有御香殿、接官樓、玉皇殿和長生閣等。清源洞府門系三間四柱挑山造木牌樓,為河南省文物價值最高的古建筑。主體建筑排列在三條縱軸線上,前為濟瀆廟,后為北海祠,東有御香院,西有天慶宮。
濟瀆廟的歷史價值:
濟瀆廟是古四瀆唯一一處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產。濟瀆廟,歷元、明而迄于清,綿延千年而不絕,是一座具體而微的中國古建藝術博物館。濟瀆廟既體現了北方建筑粗獷豪放的恢弘大氣,又包容了江南園林精雕細琢的幽微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