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三紅家的門廊和客廳里,他投入近萬元收藏的酒器整齊地擺在架子上,一道道“酒瓶墻”把家里裝扮得別有一番情趣。慈眉善目的彌勒佛、觀世音,五彩斑斕的京劇臉譜,形態逼真的八仙過海,儀態萬方的王昭君,還有景德鎮燒制的刻有桃園三結義等三國故事的道光廿五酒瓶、江西四特酒廠專為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特制的獎杯酒瓶等,一排排,一行行,讓人贊嘆不已。
從廢品收購站、飯店、酒店“淘瓶”,到朋友送、自己買、與“瓶友”交換,董三紅在酒瓶收藏的道路上忙碌著。1998年,得知一個4公斤裝的綠色三面佛酒瓶在武陟縣一農村時,他先后5次前往,終于感動了那位村民,花80元讓他抱得酒瓶歸。如今,董三紅已收藏了近3000種酒瓶100余個品牌,焦作本地酒廠的有400余種。
據董三紅介紹,上世紀80年代,我市酒廠生意紅火,但到了90年代末一些酒廠倒閉了,酒瓶散落民間不再流通,因此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其中用來盛裝武陟縣原中國大駕酒廠產的武西特曲的龍首龜瓶,在拍賣會上的競拍單價高達320元;一個送子觀音酒瓶,競拍到了200多元。
“從白瓷到青花瓷,酒瓶的制作越來越精致,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百姓需求和愛好,也反映出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董三紅說,現在,他開始從單純地收藏、欣賞向研究轉變。為此,他加入了河南省酒器收藏愛好者聯誼會焦作分會,并出資辦了一份《中原酒器文化?ń棺髌,專門研究焦作地區酒廠的發展歷史,探源整理焦作的酒文化。
至今,董三紅已參加了四屆全國性的中外酒器文化交流會,與各地同行交流經驗。今年6月份,他準備帶著自己撰寫的論文《焦作酒器文化探秘》,參加在安徽淮北舉行的第六屆交流會,希望能為焦作爭得榮譽,展示焦作酒器文化的魅力!驹瓨祟}:焦作一市民15年收藏酒瓶近30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