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幅畫在主峰旁邊的遠山上,題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甲辰是宋宣和六年(西元 1124年),李唐已經步入高齡,盡管如此,畫中表現的山石仍然是雷霆萬鈞的陽剛力量。畫上的主峰布置在畫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參差的插云尖峰,岡巒、峭壁好像斧頭剛剛鑿過,對一片石質的山,表現出特別堅硬的感覺。
山腰處多多白云,好像冉冉欲動,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層次感劃分出來,還使畫面有了疏密相間的效果,也使整個氣氛上有柔和調劑的一面,不會因為太密、太實而讓欣賞者有過分的壓迫感。
山顛的叢樹,近樹的松林,有隱有現的石徑,加強了畫面幽深的情調。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線垂下,幾折而后轉成一灘溪澗,澗水穿石而過,如聞聲響,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啊!
《萬壑松風圖》款識題于遠峰上一行:“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可知作于一一二四年,其時李唐約七十歲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畫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巖,峭壁懸崖間有飛瀑鳴泉,山腰間白云繚繞清嵐浮動。從山麓至山巔,松林高密,郁郁蔥蔥。山腳下亂石珠連,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壯之氣撲面而來,給人以氣勢磅礴的感覺。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視覺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寬、郭熙諸家技巧,用多種皴法表現不同的石質,如主峰,上端用長釘皴刮鐵皴,中部偶爾參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獨創的馬牙皴。此外還可以看出其后來創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雛型。對皴法的運用是李唐在此圖中的最大特點,對后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到現代還在為人們所學習探討。【原標題:宋代杰出畫家李唐的山水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