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文化遺產 >> 文化遺產知識 >> 瀏覽焦作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司馬懿得勝鼓的藝術特征及基本內容

2013/10/21 14:58:21 點擊數: 【字體:


司馬懿得勝鼓的藝術特征及基本內容


    司馬懿得勝鼓演奏樂器較多,表演隊伍龐大,少則百余人,多則數百人,場面宏大,十分壯觀。其藝術風格深邃凝重,古樸典雅,粗獷豪放,氣勢磅礴。演奏時鼓聲隆隆,鑼聲鏘鏘,宏偉壯觀,威武雄壯,具有一種震天動地的感召力量。

    司馬懿得勝鼓鼓曲共十二回,每一回的開端均用5聲響鼓起頭,每一回的結尾均用24聲響鼓收尾。演奏司馬懿得勝鼓的樂器共有5種,各具特色,各顯神威。大鼓是我國最早的樂器,也是其中的主奏樂器,聲音洪亮,粗獷豪放。演奏時一般為一人一鼓單獨擊打,也可一鼓雙人交流對打。大镲聲音洪亮悠長,激越高亢,演奏時演員昂首挺胸,雙臂將大镲高舉于頭頂,劃雙圓圈翻花擊打。鞭鼓因用馬鞭擊打而得名,該鼓外為圓柱體,內為圓錐體,其構造新穎,響聲清脆奇特,別具特色。鞭鼓棒由竹子精制而成,長約50厘米,點綴以紅綠彩線,棒頭系一條五寸長的皮質鞭梢。演奏時演員左臂向左平伸,左手托鼓,右手持鼓鞭高舉過頭頂側身擊打。云鑼和月鑼因形似月亮而得名,寓意為采天地日月之光輝,納宇宙萬物之靈氣。云鑼和月鑼原為二人各執一器進行演奏,中華民國后改為將云鑼和月鑼分別固定在同一個鑼架上,由一人同擊二器進行演奏。演奏時演員左手持鑼架,右手用木制的鑼板擊打。云鑼響聲渾厚,古色古香。月鑼小巧玲瓏,聲音清脆明亮。大鑼又名傳鑼,原在儀仗隊的前面,拴于杠下由雙人肩抬擊打,作“鳴鑼開道”的用場,后加入打擊樂的隊伍中參加演奏。唐朝時,相傳樂器馬鑼加入鼓樂中演奏。馬鑼較云鑼稍大,圓形,面平,為青銅制。演奏時,演員左手提鑼,右手握鑼板敲擊。演奏中,有將馬鑼垂直拋向空中五尺高,落下后用左手接鑼繼續敲打,或二人相互拋鑼擊打的特技表演,十分精彩壯觀,可惜此技藝于清光緒年間已失傳。該鼓樂的樂器配置比例為,大鼓12面,大镲24副,鞭鼓、云鑼和月鑼各24面,大鑼2面,共為一套。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