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秀美山水 >> 焦作地理 >> 瀏覽焦作

奇山秀水——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

2013/5/27 10:08:27 點擊數: 【字體:


 奇山秀水——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位于太行山南麓,是一處以裂谷構造、水動力作用和地質地貌景觀為主,以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為輔,集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于一身的綜合型地質公園。

  公園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能夠代表本地區地質歷史和地質作用的地質遺跡組成。在裂谷作用大背景下形成的“云臺地貌”,是新構造運動的典型遺跡,是中國地貌家庭中的新成員。在長期處于構造穩定狀態的華北古陸核上,發育了一套相對完整且具代表性的地臺型沉積,完整地保存了中元古代、古生代海洋環境,尤其是陸表海環境的沉積遺跡。特殊的大地構造位置形成了獨特的水動力條件,造就了公園特有的地理地貌特征,使其兼具北方之雄渾、江南之靈秀,并成為中國特殊植被的北界和最高緯度的獼猴保護區。

  公園分為云臺山、神農山、青龍峽、峰林峽和青天河五大園區。云臺山懸泉飛瀑、青龍峽深谷幽澗、峰林峽石墻出縮,青天河碧水連天、神農山龍脊長城,共同構成一幅山清水秀、北國江南的錦繡畫卷。置身其中,流連忘返。

  公園內主要地質景觀

  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各園區內地質遺跡資源豐富多彩,30億年的滄海桑田,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多次的地殼構造運動,尤其是2300萬年以來,新構造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下切,造就了云臺山雙崖對峙的峽谷群和各種動態的瀑、泉、溪、潭,共同構成了曠奧兼具的“云臺地貌”景觀。

  1.紅石峽 紅石峽為地表水沿紫紅色石英巖狀砂巖中的兩組節理追蹤下切而成。在兩組節理的交會部位形成障谷,在一組節理發育的部位形成隘谷。長期的水蝕作用雕琢成了紅石峽這條典型的線狀峽谷,詮釋了“水滴石穿”、“以柔克剛”的真實內涵。在長1.5千米,寬僅數米至十余米的緊湊空間內,山之雄險挺拔和水之幽奧神秀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懸泉下的青苔,猶如綠色金絲戎掛毯;崖壁受流水的沖刷,其花紋圖案精妙絕倫,令游人目不暇接。進入峽中,丹霞碧水之景觀,四季如春之氣候,您一定覺得這是一個人間仙景之所在。(圖1)

  2.潭瀑峽潭瀑峽景區出露的地層主要為寒武系—奧陶系。地下水沿頁巖(隔水層)上部涌出而形成眾多懸泉。泉水匯入溝中,在落差大處形成瀑布。因大小有別,形態各異,故這里是瀑布的世界,水體的樂園。有水簾瀑、丫字瀑、疊瀑、情人瀑、線瀑……,還有泉華、龍鳳壁、圍谷、甕谷等景觀,是研究碳酸鹽巖地區溯源侵蝕和水化學地質作用的絕佳境地。欣賞罷這一組如詩如畫的水體景觀,你還能辨得出這是北國、還是江南!

  3.泉瀑峽 距今5.4~4.9億年的寒武紀時期,華北大地一片汪洋,云臺山地區在廣闊的淺海環境下,沉積了厚達500余米的白云巖、灰巖、砂巖、泥巖,后經多次地殼運動,演變為陸地。2300萬年以來,歷經長期流水侵蝕、搬運,重力崩塌,使海拔800~1200米的古夷平面局部強烈下切,形成了長4000米、深400米的寒武苑。該景區內鮞;規r、交錯節理、大型波痕、古生物化古等地質遺跡十分豐富,崖墻縱橫、泉瀑飛瀉、峽谷幽深、峰異石奇,尤以落差達314米的云臺天瀑最為壯觀。(圖6)4.鯨魚灣鯨魚灣為青天河園區的一處半圓形轉彎,遠觀其景,因其內側的山梁外形酷似鯨魚頭部,近兩米高的水位消減帶恰似鯨魚的唇邊,故名鯨魚灣。它是在東亞裂谷背景下形成的近南北向張裂帶和近東西向次級斷裂,經河流的長期侵蝕和下切形成的獨特地貌形態?膳c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比美。(圖3)

  5.九曲回轉是青天河峽谷最具特色的景觀之一。受近南北向斷裂控制,青天河峽谷迂回曲折,形成連續的一個個馬蹄形轉彎,彎彎相連,風景無限。山脊交錯相依,似巨鯨匯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驚嘆。

  6.龍脊長城龍脊長城是在兩條峽谷間高聳的龍脊狀山嶺,長11.5千米,高100至200米,寬僅數米至十余米。整個山嶺由石灰巖構成,近水平產出的層理和兩組垂直節理共同將石灰巖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塊體,好像一塊塊巨石堆砌的石墻,一嶺九峰、嶺若長城,峰似烽火臺,儼然一座大自然造就的“天然長城”。地質學上把它叫做殘余分水嶺。(圖5)

  7.峰林峽在峰林峽流水沿著構造張裂帶深切形成的裂隙谷,把山嶺隔成了一道道高數十米至數百米、長數十米至數公里、寬數米至百米,兩側均是懸崖絕壁的峰墻。碳酸鹽固有的可溶性,使峰墻的頂部常常表現為峰叢。峰叢高聳、峽谷深邃;兩岸峭壁挾持,猶如大山壓頂。(圖2)

  地質科學研究成果

  近年來,與國內高等院校聯合,加強科研合作,深入發掘云臺山地質公園內地質地貌其科學內涵,開展一系列科學研究,取得了許多重大科學研究成果。

  1.開展《云臺地貌形成之研究》專題,并通過了由中科院、地質科學研究院等權威機構的會議鑒定,完成了《云臺山主要景觀地學背景研究》、《自然遺產地保護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論文集》等多部專著和數十余篇論文,在國內外許多重量級刊物上發表,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古老地層和第四紀“夷平”研究方面填補了前人的空白。

  2.在云臺地貌研究時,于太古代林山群地層中發現碎屑鋯石,經北京離子探針中心測定其年齡值為3399±8Ma(約34億年),確定了華北陸塊中部曾有古太古代地質事件的發生。該項研究成果被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等權威部門組成的專家組鑒定為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具有重大科學研究意義,對提升云臺山地質科學旅游品位作用重大。已經啟動了與國外相似地貌如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相對比研究,這將為云臺地貌的全球對比研究展開創新的一頁,今年3月,中美雙方地質學家已經開始了互訪活動,并有望建立友好公園。

  3.加大地質公園科普力度,完成了《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開發建設規劃》,編制出版了《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大型畫冊》以及印刷出版了《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導游手冊》等多本地質科普書籍;拍攝制作了《讓世界了解你——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科普電視片,在中國首屆旅游電視周地質公園電視片的展播中被評為一等獎;成功舉辦了全省“地球小主人”夏令營活動,并被河南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和省科協命名為河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同時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已與北京地質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簽訂合同,確定為教學科研實習基地;我們還邀請國內著名的詞曲作家王祖皆、王曉嶺制作出了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主題歌曲《云臺山等你來》,詞曲優美,已拍攝制作成MTV,將在各大電視臺和新聞媒體連續播出,擴大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知名度。

  4.焦作市人民政府成功承辦了第一屆國際地質公園科學發展研討會。該會議是國際地質公園活動中一次高層次的研討會,于2006年5月在焦作市召開,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31家科研院校、71家世界和國家地質公園的210名代表和從事國際地質公園活動的著名專家學者以及公園主要管理者、24名記者參加了會議。此次研討會,是充分展示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設、助推地質公園發展的盛會,與會代表們對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贊不絕口,充分肯定了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在科研科普、地質遺產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地質公園開發建設對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作用。(圖4)

  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開發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焦作市副市長、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管委會主任王哲

  中國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位于焦作市北部的太行山南麓,面積約556平方千米,分為云臺山、神農山、青龍峽、峰林峽和青天河五大園區,是一處以裂谷構造、水動力作用和地質地貌景觀為主,集科學價值與美學價值于一身的綜合型地質公園。

  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設,前后經歷了3年的申報建設過程。2001年9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評審通過,云臺山成為我國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2月1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幾年來,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地質公園的建設和保護工作,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強組織管理,建立了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成立五大園區景區管理委員會,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加大資金投入,近年來投入資金近10億元,加快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并對重要稀缺地質遺跡進行重點保護。同時,各園區規劃新建了主題碑和地質博物館,設立景點(地質點)碑、牌,設置地質遺跡保護欄(網),通往各園區的道路口也都設置了標志引導牌,對園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了充分治理,進一步提高了地質公園每個園區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建立,展現了焦作山水的獨特風貌,豐富了山水風光旅游的科普內涵。在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建設過程中,我們圍繞普及地質科學知識,在重要地質遺跡處設立標志牌介紹地質學常識,不間斷播放云臺山地區地質演化及地質景觀成因科普教育片,陳列大量從地球演化和礦物形成的實物標本及文字說明展板,向游人介紹具體地質景觀的特點及成因,潛移默化地使游人了解地質基本知識,基本滿足了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的要求,并與國內5所大專院校聯姻,建立了科研教學基地。實現了單一觀光旅游向科普教育基地的轉換,促進了地質遺跡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雙贏。

  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建立,使焦作旅游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近年來,焦作市旅游業呈現出了突飛猛進的蓬勃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每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03年申報世界地質公園以后,連續7個黃金周接待游客人數、門票收入位居省轄市第一名,云臺山實現了七連冠。1999年旅游門票收入357萬元,旅游從業總人數3000人,旅游綜合收入占全市GDP不足1%,然而據2006年統計顯示,2006年底焦作市的旅游直接從業人數已達到3.56萬人,間接從業人數達26萬人之多,2006年年旅游接待中外游客人數達950.35萬人,門票收入2.65億元,旅游綜合收入73.97億元,占全市GDP的比例首次超過10%,成為焦作市國民經濟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建立,開拓了焦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領域。焦作市是一座開采歷史近百年的礦業城市,面對日益資源枯竭壓力,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自然山水和地質旅游資源優勢、多樣生態的地理資源優勢和鐘靈毓秀的人文資源優勢,以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建設為契機,以旅游業為龍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努力把焦作建成一個山水秀美、環境優美、文化氣息濃郁、人與自然和諧的優秀旅游城市和生態園林城市,促進了焦作的對外開放和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開辟了一條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新路子。2005年3月4日,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焦作經濟轉型經驗被正式編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標題書法:韓嘉。

  圖3:鯨魚灣

  圖1:紅石峽

  圖2:峰林峽

  圖5:龍脊長城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2007-04-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