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河南視窗訊 8月16日,中華炎黃姓氏博物館在河南焦作舉行奠基儀式。該博物館由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籌建,計劃投資1。2億元,將于2010年10月建成并向公眾開放。
中華炎黃姓氏博物館選址于焦作市武陟縣,與清朝雍正敕造的黃河第一龍王廟——嘉應觀相鄰,建筑風格也與嘉應觀一脈相承,采用宮、廟、衙三體合一的建筑風格。博物館將以姓氏劃分展廳,各姓氏展廳內將選擇其姓氏中的歷史代表人物做成塑像。人物塑像采用中國傳統雕塑風格和西方現代雕塑技藝相結合的手法進行創作。博物館內姓氏展廳的使用面積約為7000平方米,各種附屬設施、停車場、道路、綠化等共計100余畝。
近年來,尋根謁祖之風日漸風行,姓氏尋根的起點是海外,中轉站是閩粵沿海地區,終點在中原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地區、被譽為“中國歷史自然博物館”的河南省,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更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源地,是海內外“龍的傳人”的故鄉。
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理事長趙建軍介紹,自古至今,我國曾產生了上萬個姓氏,其中約有1000多個姓起源于河南;百家姓中也有73個源于河南。據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負責的尋根文化研究最新成果顯示,涉及的具有開發價值的341個姓氏中,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300個大姓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頭在河南的有171個,其中前100個大姓中有97個姓氏均與河南有關,77個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
河南炎黃姓氏博物館以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為己任,扎根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之中,以姓氏文化、血緣脈胳為紐帶,以兩岸三地、全球華人為范圍,集學理、血緣尋根和山水文化、文化遺產的探尋于一體,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同山同水,探尋中華民族的文明之源。
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理事長趙建軍介紹,興建炎黃姓氏博物館,有利于促進華夏民族的認同、凝聚、合作。博物館建成后,將展示約4000個姓氏的基本資料,這為加強河南與世界之間的對話,促進華人團結,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吸引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投資河南,進一步推動國內外姓氏文化專家、學者對姓氏文化的研究,擴大我省對外交流,為實現中原崛起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