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新聞資訊 >> 瀏覽焦作

非遺傳人李金海擔憂嗩吶命運:“嘹亮不該變嘶啞”

2013/7/24 17:28:21 點擊數: 【字體:

    一見面,李金海就從背褡內取出一支半新的嗩吶:“來,我給你們吹支曲!”一曲豫劇《洼洼地里好莊稼》,聽得人臉上不由得涌出欣喜、豪邁之情。

    現年65歲的李金海是沁陽“嗩吶世家”的第四代傳人,也是嗩吶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談到嗩吶的命運,他的臉色有點陰:“以前,做壽、娶親、升遷,都離不開嗩吶;現在,差不多只有辦白事時用,吹些悲涼嘶啞的曲子。”

    據考證,嗩吶曾廣泛應用于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按照我省嗩吶大家郝玉岐的說法,中原地區小孩子滿月、做九、祝壽等12種民俗活動都離不開嗩吶。李金海說,由于嗩吶聲音嘹亮,特別適合有喜事時用,沁陽農村有這樣的順口溜:“七寸嗩吶拿在手,五音六律里邊有;閱始奕]有它,悶聲悶氣蠻難受。”

    沁陽市群藝館館長張子林介紹,嗩吶在沁陽傳統悠久,產生了眾多流派,群眾參與廣泛。早在1606年,“律圣”朱載堉通過闡明“十二平均律”改良了嗩吶的發音位置,并通過“金鼓會”等活動推動了嗩吶班的形成。明末清初以來,陸續形成了賈家、郝家、張家、馬家等班派。上世紀80年代,沁陽最多時有50來個演奏班,500多人會演奏,可謂“鄉鄉有嗩吶、村村有樂聲”。

    目前,嗩吶在大步走向沒落。究其原因,李金海說,第一,由于結婚慶典的花樣多了,大量麥克風、音響取代了人工樂器班;第二,市場萎縮導致藝人渙散,即便是春節旺季,嗩吶手按出演一場的費用80元至100元計,一個月十場也才收入2000元,沒人愿意學;第三,嗩吶越弱,人們欣賞嗩吶的能力越消退。

    “嗩吶由嘹亮變嘶啞,是市場大幅萎縮的縮影。”張子林說,目前,沁陽市政府和社會各界正在傾力搶救嗩吶。繼成立嗩吶非遺保護中心后,2006年,沁陽市組織了“百人農民嗩吶團”,積極走出去演出。今年春,沁陽市實驗小學在“金色陽光”學生嗩吶團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舉行了“千人嗩吶大表演”,成為沁陽市轟動一時的新聞。

    李金海目前擔任沁陽市實驗小學嗩吶課的特聘顧問,他還奔赴周邊的博愛、濟源等地,“跨境”授徒。他說,雖然時代變了,但嗩吶聲不能嘶啞。(原標題:非遺傳人李金海擔憂嗩吶命運:“嘹亮不該變嘶啞”)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2013-7-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