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著曹公廟里鼎盛香火累積的香灰,捧著曹公主持開鑿、綿延近170年、至今仍灌溉臺南的曹公圳的渠水,臺灣的嘉賓來了。
他們一行中,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風華正茂的青年,也有天真無邪的孩童。這一刻,沒有政要、學者、教員的身份之別,來到沁陽的,都是感念曹謹,飲水思源、知恩報本的虔誠之心。
隨之從海峽另一邊抵達沁陽的,除了對曹公的敬仰,除了渴盼親近曹公故里的深情,還有他們研究曹公得到的豐碩成果。
從曹公生平事跡、個人功績考證,到曹公遺跡對當前農業、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意義,再到從曹公治水闡發當前應對水資源和糧食挑戰的啟示、舉措,曹謹是一座資源豐富的寶山,越開掘越能發現其價值。
由曹公而起的這場研討盛會,也成了融合兩岸情感、文化的紐帶,進一步強化了臺灣同胞和我們的血脈聯系。猶記得,14年前,臺灣同胞首次來沁祭拜時的發愿:但愿這一切因曹公牽線的感恩尋根之旅,能夠基于對曹公的尊敬而愈走愈近、愈走愈親,F如今,我們欣然得見:兩地因這位先賢而一步步拉近距離,彼此交流、合作的范圍正從對先賢緬懷紀念擴大到教育、經濟的領域,對先賢永志不忘的情感力量正轉化為推動發展的蓬勃能量。
我們銘記曹公并在曹公精神的見證下增進交流、互通往來、共同發展。
愿——親情永固、友誼長存。ㄔ瓨祟}:歷史與現實輝映 紀念和傳承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