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涼晚報記者昨日從有關部門獲悉,開封市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于今日啟動,凡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都可向當地文化行政部門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范圍包括:口頭傳承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包括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指按照民間傳統習慣的固定時間和場所舉行的傳統的、綜合性的民眾民間文化活動。
據市文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植于人類所在的時空、周邊環境和社會活動中,因而其消失和破壞更容易被忽略。近年來?熏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一些靠口授和行為傳承的文化遺產正在不斷消失;傳統技藝瀕臨消亡,大量珍貴實物和資料遭到毀棄或流失境外隨意濫用、過度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象時有發生,傳統的表演藝術、民間美術、民俗活動、民間禮儀、傳統技藝,深為老一代人喜愛,卻沒有被多少年輕人所熟悉,有些甚至面臨斷代失傳。
我國于近期已開始籌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而上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將成為世遺的候選項目。因此,希望開封市的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踴躍申報,使古城珍貴的、瀕危的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繼而得以傳承和發揚。
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準
記者張文昭報道 開封市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馳名中外,各種傳統文化藝術更是遍及古城大地,那么,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具備的標準是什么?記者采訪了市文化局社文科科長曹銀聚。
據曹科長介紹,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具備以下5個條件:一是具有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杰出價值;二是扎根于相關社區的文化傳統,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具有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三是出色地運用傳統工藝和技能,體現出高超的水平;四是具有見證中華民族活的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五是對維系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因社會變革或缺乏保護措施而面臨消失的危險。
如何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記者張文昭報道 如何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記者帶著這個問題,采訪了市文化局社文科科長曹銀聚。
據曹科長介紹,公民、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都可向所在行政區域文化行政部門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由受理的文化行政部門逐級上報。另外,申報主體為非申報項目傳承人(團體)的申報主體應獲得申報項目傳承人(團體)的授權。曹科長還告訴記者,在申報材料中,申報者須對申報項目名稱、申報者、申報目的和意義進行簡要說明;對申報項目的歷史、現狀、價值和瀕危狀況等進行說明;對未來10年的保護目標、措施、步驟和管理機制等進行說明。(張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