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展較快,成效明顯。至目前,全市共普查非遺項目線索131826條,調查項目8618項,并從中匯總項目3218個。
一是建立組織領導體系。為加大對非遺項目的保護力度,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組織領導體系不斷建立健全。2005年6月,成立了以市領導為組長,多個局委為成員單位的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2005年10月,經市編委批準,開封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中心在市群眾藝術館正式掛牌成立。2007年5月,經市編委批準,開封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中心更名為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二是確立政策保障制度。為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規范有效,開封市進一步確立了政策保障制度。2008年5月,由市文化局起草,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暫行辦法》。2009年6月,市政府批轉并發布《關于建立健全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的意見》。開封市還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制度的建立,組織了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工作,開展了第一、第二、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評審工作,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三是大力開展宣傳活動。近年來,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堅持開展“文化遺產日”、“非遺進校園”、“非遺進社區”、“非遺進機關”等系列宣傳活動。該中心舉辦的非遺圖片展示,相繼走進河南大學、開封大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開封市高級技工學校、市25中、市33中、天成學校、開封高中等學校,大力宣傳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使數萬名師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親密接觸。該中心還對朱仙鎮木版年畫、開封盤鼓、汴繡等重點項目進行挖掘整理,并拍攝了專題片。2009年,該中心將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匯編成冊,出版《汴梁印記》一書,讓更多人能夠更深入詳細地了解開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封市文廣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