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相國寺梵樂發展學術研討會在開封大相國寺貴賓室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河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開封大相國寺方丈心廣法師,中央音樂學院佛教音樂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袁靜芳,中華佛光文化網創始人、中華佛光文化慈善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嚴超議博士,深圳弘法寺唱經團熊惠彤,大相國寺監寺宏觀法師等來自全國著名的梵樂專家、學者及開封市“非遺”保護中心代表、新聞媒體記者等20余人參加了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開封市群藝館藝術部主任劉震主持。
中央音樂學院佛教音樂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袁靜芳在會議中談到,目前是佛教音樂的一個復興時期,大相國寺在傳承和發展方面有優勢,手上有100 多首流傳下來的佛樂。同時,現在做佛教音樂的人同樣很多,大相國寺要想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除了傳承留下來的東西之外,創新更是重中之中。要結合時代的需求定位來確定佛樂的發展。除此之外,在提高樂團樂隊的素質修養也尤為重要,不管是在器樂方面還是其他方面的素質修養,都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部分。
中華佛光文化網創始人、中華佛光文化慈善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嚴超議博士在研討會中建議將“大相國寺佛樂”的推廣工作作為主要的方向。根據市場的需求來衡量自己的定位。要做到“高雅和通俗、現代與古典、經典與時尚相結合的平衡發展模式”。可適當增加一些有助于群眾欣賞“佛樂”的基本元素。還可借鑒一些音樂晚會比較成功的部分,如美化場景設置、舞美、燈光等更多具有觀賞性的外在因素。
其他與會專家、學者也紛紛圍繞大相國寺梵樂的繼承、發展、推廣建言獻策,他們認為,大相國寺梵樂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朵奇葩,不僅蘊含著寺院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也是大相國寺傳統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相國寺梵樂,在歷史上曾為國家社稷禮儀之樂的代表,莊重而典雅,被諸多文獻史籍譽為" 華夏正音",千百年來,可以說聲譽卓著,光耀史冊,有著極為廣泛的影響,是中原傳統音樂最優秀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