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全在北徐莊村新型社區
□首席記者劉廣超文圖
人物名片|
徐德全,66歲,漯河市臨潁縣北徐莊村黨委書記、北徐集團董事長,曾榮獲全國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優秀企業家和省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是第10、11、12屆全國人大代表。自1977年選為村支書以來,圍繞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做文章,把一個貧窮落后的村莊,建成了集糧食加工、飼料生產、生豬養殖、肉類加工、廢污綜合利用、假發制品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有4家全國500強企業與該村合資。去年全村實現產值30多億元,走出了一條特色顯著的循環經濟發展道路。
北徐莊村曾獲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北徐集團被授予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中國食品工業百強企業、中國糧食行業10強、國家生豬飼養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國家生豬活體儲備基地、省百強企業等。
“城鄉一體”咋做瞄準“循環經濟”
小麥變面粉、面粉變掛面、麩皮變飼料、飼料喂豬、豬變成肉、豬糞建沼氣發電、沼渣哺育有機蔬菜……北徐莊村已形成變廢為寶、能源再生、環保節能的生態產業鏈,走上了循環經濟發展道路。去年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的生態能源建設項目,可年產沼氣328萬立方米,發電492萬度,村民家庭和企業用電綽綽有余。
“十八大報告指出,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具體到北徐咋辦?走可循環的良性發展之路!”身高1.86米的徐德全,昨日對大河報記者笑稱沒上過幾天學,是“中國農業大學畢業”,但對國家大政的解讀往往能提綱挈領。近年來,徐德全依托村年產百萬噸飼料、日產千噸面粉、年產數十萬噸肉食的優勢,建成了數十萬畝無公害小麥種植基地,與18萬農戶簽訂了優質糧食收購合同,使北徐莊村成為全國最大的糧食、飼料、養殖、肉類加工生產基地之一。
“僅村里一家發制品公司,一期工程就安置3000多人,不僅村民不出村就可就業,還吸引了外地的打工者。”村宣傳處長徐發清告訴記者,該村已實現了村民集中居住,產業集聚發展,土地規模經營,村民就近上班的目標。
一增一減村民受益匪淺
村民說,由于生態農業所生產的綠色產品價格高,不使用農藥化肥減少了投資,一增一減村民受益匪淺。栽下梧桐樹,鳳凰紛至來。如今,江蘇雨潤等多家全國500強知名企業,已落戶北徐莊村發展共贏。
正在建設中的北徐莊村新型社區,總體規劃容納3萬人,吸納了周邊村莊參與整合,可節約土地數千畝。一期規劃容納1萬人,已建成6層樓房10棟、12層帶電梯高樓10棟,新社區已建成商品房近千套,加上前年已建的260多所別墅式樓院,今年春節前后將有90%的村民入住新社區,水電氣全免費。
北徐莊村民,實現了基本生活用品供給制,過節時能分到肉蛋禽米菜等,享受上學、保險等多種免費,喝上了優質礦泉水洗上了溫泉浴,不少人家還買了小汽車。村里投巨資建成了康健廣場及假山、魚塘、文化長廊、花卉基地等休閑場所,道路全部高標準綠化美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建成“全面小康”力爭提前3年
“多么完美的循環農業生態產業鏈條!這種綠色、環保、經濟的發展模式,體現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動探索,展示著現代農業希望的曙光!”這是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北徐莊村調研后發出的感嘆。
熟悉徐德全的人說,他身上有股子虎氣,敢為人先爭第一。他表面上嘻嘻哈哈,滿嘴農民式的幽默,但大智若愚心中明鏡似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是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翻番的問題,而是要在住房、醫療、教育、文化、就業、保障等方面全面提升。”徐德全說。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十八大規劃的宏偉藍圖,北徐莊村力爭到2017年提前實現,這也是給全村父老的一項莊嚴承諾。”徐德全說,“發展才是硬道理,群眾信任你、抬舉你,選你當村干部,你就要對老少爺們的幸福負責,要抓經濟、拼發展,讓大家過上體面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