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結(jié)婚了,娶回一個如花似玉的媳婦,當婆婆的自然心花怒放。街坊鄰居當然不會輕易放過婆婆。結(jié)婚當天,就在婚禮開始前,便會有人把墨汁、鍋底灰或者鞋油、口紅之類的東西,從身后往婆婆的臉上抹,婆婆頓時成了“花臉婆”,又來不及清洗,只好就這樣被眾人推上婚禮臺,讓臺下的人笑成一團。
這還不算完。等到過年的時候,婆婆還是大家取樂的對象。鄰居們會想盡辦法,拿婆婆開玩笑,或讓她唱個曲兒,或逗她學狗叫,可謂花樣百出,讓大家樂一番。如果表演不了,那就得給大家買糖果。
曾經(jīng)有一個開朗的婦女,整天和大家說笑話,大家都說這人“吃耍”。她當了婆婆的那個大年初一,大家吃完了餃子又聚在一起。有人突發(fā)奇想,就提議:“以前都是你耍別人,這回你當婆婆了,其他人的節(jié)目都不用表演了,你就來個特別的,學驢叫吧!”立即有人附和:“俺家還有驢圍脖呢,你也一并戴上,賣啥吆喝啥嘛!”
在眾人的笑聲中,這個婆婆大大方方地戴上驢圍脖,學了兩聲驢叫,然后問大伙兒:“驢都叫了,興不興受驚亂跑?”大家一聽更樂了:“興啊!咋不興呢?”“那我可跑了啊!”這個婆婆一邊說,一邊轉(zhuǎn)身跑出了大門,轉(zhuǎn)眼跑得不見了蹤影。過了幾天,那家人急著用驢拉車,為了要回驢圍脖,不得不給她買了一包糖果來換。這次耍婆婆一時廣為流傳。(張清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