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至2日,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迎來一位“新朋友”——河南省京劇藝術中心(原河南省京劇院),由一批河南省京劇藝術中心青年演員組成的主演陣容登上北京梅蘭芳大劇院的舞臺上,他們精彩的演出,受到了首都京劇名家和戲迷觀眾的熱烈歡迎。
在為期兩天的演出中,河南省京劇藝術中心的青年演員們為觀眾帶來了傳統大戲《龍鳳呈祥》和由《泗州城》、《秦瓊觀陣》、《釣金龜》、《三岔口》、《珠簾寨》、《八仙過海》組成的折子戲專場。
演出過程中,1000多人的大劇院里不斷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全國政協副主席、河南省委原書記盧展工及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河南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等領導看演出后,登上舞臺,與青年演員們一一握手。盧展工高興地說:“離開河南剛半年多,再看河南京劇藝術中心的演出,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刮目相看!”
說到河南,很多人都知道那里有豫劇、曲劇,甚至能叫出幾位豫劇名家的名字,如常香玉、馬金鳳,而對于河南的京劇,不僅北京的觀眾,就是河南本地的觀眾也知之甚少。河南的京劇究竟唱的怎么樣?走進梅蘭芳大劇院的京劇名家和戲迷觀眾少不了要有很大的疑問。
為了保持良好的上升趨勢,中心領導決定下一步要四路出擊:一是繼續堅持日常的外出演出;二是不演出時再排一出大戲;三是請人為中心量身打造一個既能參加比賽又能日常演出的劇本;四是準備進京匯報演出,接受北京老大哥京劇院團和京劇戲迷的檢驗。經過三個月的精心準備,他們終于如愿以償,讓一大批青年演員站到了梅蘭芳大劇院的舞臺上演出并得到了專家的認可。
在11月3日召開的專家座談會上,李祖銘、劉秀榮、張春孝、葉蓮、李文敏、趙景勃、張關正、馮洪起等首都京劇界的表演藝術家和理論家對中心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為今后的建設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據悉,本次演出由河南省文化廳主辦、河南省京劇藝術中心承辦,旨在向外展示目前京劇藝術在河南繼承和發揚的成果。
背景資料
近年來,河南省京劇藝術中心(原名河南省京劇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論是行當的不斷健全、各類比賽的頻繁獲獎,還是集體拜師學藝的重大舉措,都在全國京劇界引起不小的轟動。探其原因,其實是該中心大力發展人才戰略的正確作用。
河南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廳,對河南省京劇藝術中心的發展高度重視,在人才引進、管理經營、事業發展等方面多有政策性支持和傾斜,這對河南京劇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幾年來,該中心從北京、上海等地分別引進多名優秀青年演員、演奏員和經營管理人才;并于2011年12月和2013年2月兩次組織集體拜師活動,京劇名家尚長榮、劉秀榮、張春孝、夏慧華、李祖銘、楊乃彭等眾多老師分別來到河南收徒,在兩年來的傳幫帶中,青年演員紛紛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三年來,河南省京劇藝術中心多次獲得重要獎項,包括2011年京劇《四郎探母》參加了河南省第十二屆戲劇大賽并榮獲河南文華獎;2012年參加了河南省器樂大賽并榮獲金獎;京劇《釣金龜》參加了文化部舉辦的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折子戲展演并榮獲表演獎;同時參加了CCTV中央電視臺第七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并一舉奪得金、銀、銅三項大獎,取得零的突破;第五屆黃河戲劇節中,排演的京劇經典名劇《八仙過海》榮獲特別演出獎和優秀組織獎,另獲個人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2名。2013年6月參加了河南省第七屆青年戲劇演員大賽,獲得個人5金、3銀、1銅,并獲得單位組織獎。